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赵同增通讯员李超杜娟
3月4日上午,新乡市举行平原示范区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平原示范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炳岳就该区年经济社会发展及年重点工作安排等情况进行了发布。
年,平原示范区积极克服疫情影响,宏观经济健康运行,各项经济指标稳步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稳步推进,呈现质量、位次、实力同步提升的发展局面,在全市发展格局中的功能作用日益突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6%,居全市第5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8%,增速位居全市第7位,其中工业投资增速50%,增速位居全市第2位;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45.6亿元,增加值增长12.1%,增速位居全市第2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4亿元,增长7.7%,规模和增速均位居全市第3位,其中税收收入8.68亿元,增长8.6%,增速位居全市第3位。
平原示范区抢抓*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全力推进*河滩区试验区建设。大力开展“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拆除各类违建万平方米,完成上级下达“清四乱”目标任务%,在全省*河“清四乱”歼灭战中走在前列;滩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正式成为国家试点,探索推进滩区“三滩分治”,重构三滩空间格局,加快实施高滩迁居、产业发展、三网建设、特色民宿等四大类20个项目。同步推进路网、林网、水网建设,滩区“三横四纵”80公里道路全线贯通,加速实施幸福渠拓宽改造项目;滩区生态廊道工程被列为省生态廊道示范工程。代表新乡市迎接全省*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现场观摩,获得充分肯定。
平原示范区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通车泰山路、白河路等道路24条、25公里,城区通车总里程达到公里,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同步配套到位,绿化总面积达到万平方米,50平方公里核心区实现基础设施全覆盖。城市功能持续提升,郑济高铁平原新区综合客运枢纽场站建设顺利推进。郑焦晋高速平原新区西站改扩建工程全面启动。医院主体封顶,中原银行创新研发中心、王府井奥特莱斯商业小镇等项目迅速推进,郑平公交两条线路顺利开通。实施郑新*河大桥通行费精准补贴,累计发放补贴万元。龙凤大道(桥)纳入省及郑、新两市交通路网规划。郑州八中和金水区纬五路一小等六所学校启动开工。恒大悦天下、碧桂园商业街建成运营,王府井奥特莱斯即将开业。以平原水乡重构城镇格局,凤湖公园成为国家4A级景区,凤栖湖、凤舞湖等建成开放,城区生态水系全线贯通。成功创建河南省园林城区。
平原示范区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大力开展全员招商、线上招商。中铝长城建设、武汉电气化局等总部企业落户示范区。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实施省、市重点项目10个,完成投资40.6亿元,占年度投资目标的.8%。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大力发展科教文旅产业,中原融创冰雪文旅城开工建设,积极推进国际大马戏城、F3汽车赛事中心、国家乒乓球、羽毛球、排球河南训练基地等一批项目。签约郑州航院航空产业学院、河南质量技术学院等高校11所,平原大学城呼之欲出。全国品种最多的华兰生物单抗药物研发生产基地投产运行,新冠疫苗研发P3实验室建成投用。河南省检验检测园建成开园,被列为年郑州都市圈建设十大重点工程。“新乡中国种谷”建设全面启动,以国家生物育种中心项目为龙头,以种子、种苗、种畜为三大主攻方向,对接河南大学、河南农大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已达成合作意向,中农发、先正达、牧原股份等国内知名育种企业已经落户并开工建设。
平原示范区年投入近0万元资金,着力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工程,5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顺利推进,韩董庄镇杨厂村、韩屋村等美丽乡村建设初见成效。农村五项重点改革取得较大成绩,通过*府引导、社会化参与,加快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实现土地流转15万亩。围绕农业结构调整,以花园、果园、菜园、游园为抓手,着力发展农耕体验、果蔬采摘、观光休闲等附加值高的产业。推进一乡一品,重点打造荷塘月色、桃花源记、田园牧歌、蜜林槐香、海棠依旧“五朵金花”,目前已完成投资1.6亿元。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平原示范区以民生工程为抓手,全面发展民生事业。平原一初中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用;集中供热联网面积达到万平方米,覆盖群众余户;“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保障性住房完成分配套,解决了4万余人的住房难题;*河滩区居民迁建项目全面竣工;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全区1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户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已全部脱贫;狠抓环境污染防治,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显著,空气优良天数达到天,位居全市第4位;创新“周六说事、一访三下”工作机制,打造平原版“枫桥经验”,社会大局整体和谐稳定。
王炳岳表示,年,平原示范区将抢抓重大发展机遇,弘扬“一人干多岗、一周拼七天、一举求多变”的奋斗精神,强化“三不过(不过时、不过午、不过天)”的执行能力,以工程为总抓手(办好10件民生实事、实施10项“两新一重”工程,推进30大产业项目,项目总投资亿元),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夯实科教文旅、都市生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三大主导产业,统筹推进“滩区试验区、中国种谷片区、科教文旅区、中心城区”四区联动,确保全年在新的起点上创新局、立新功。
编辑:代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