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咱们新乡天气启动了“阴雨连绵”模式,小编提醒大家出门记得带伞,行车注意安全!
今天和明天,河南省的东部、东南部地区有阵雨,雷阵雨。9日,全省大部有雨,其中中东部地区、南部地区雨量大些。目前的双台风过后,预计后面还有台风生成,台风外围东风气流吹着,会让人感觉阵阵凉意,不曾遭遇高温夏天已经过半。
夏天,炎热的天气,估计大部分人都不喜欢,不过我要不幸地告诉大家,今天是二十四节气的小暑,从今天开始,炎热的盛夏,才刚刚开始。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节气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但再过几天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暑,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火热“的日子还在后头呢!尤其是夏季最要命的三伏天,绝大部分也是在小暑节气期间进入头伏,今年头伏就是从7月13号开始的,小伙伴们,听了这个消息,你是不是已经在空调屋哭晕过去了?
不过在南方,人家可是抗热的高手,这么热的天儿,不但不怕,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习俗,比如在每年小暑过后,早稻成熟开镰时,客家人有食新的习俗,就是在自己吃第一口新米饭之前,把新米做成干饭,配上新上市的蔬菜,敬奉五谷大神和先辈。在有的地方,还有小暑时节是“洗晒节”的说法,相传这一天是龙宫晒龙袍的日子,很多人家会选择这一天“晒伏”,说白了,就是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作为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最实际的做法,就是太阳大了,做好防晒的准备。来到室内,不能吹太多的风扇、空调,以防贪凉生病。饮食应以清淡、营养、易消化为主,多吃杂粮、蔬菜,避免肠道疾病的出现。
(新乡大民生:于明涛)
??小暑民俗
“小暑过,每日热三分”,小暑节气期间正好赶上入伏,从小暑至立秋这段时间,称为“伏夏”,即“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的时候,民间有“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说法。
“热在三伏”,此时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们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民间度过伏天的办法,就是吃清凉消暑的食品。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种吃法便是为了使身体多出汗,排出体内的各种*素。
旧时有小暑“食新”迎丰收的习俗,小暑过后,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做好饭后,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还可以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再搭配新上市的蔬菜。
??小暑养生
运动避烈日
夏季运动,尽量避开最酷热的10-16点。时间也不宜过长,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建议夏天从小强度的运动开始,每天行走半小时,或游泳、打网球、打羽毛球等。
赤膊不可取
盛夏酷暑,很多人认为赤膊凉爽,其实并不尽然。专家表示,赤膊只在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才有利于散热;当外界温度超过37℃时,皮肤不但散热功能减弱,反而会从外界吸收热量。所以,盛夏时节应适当穿些棉质衣物,既隔热,又可阻挡紫外线照射。
谨防“情绪中暑”
当气温超35℃、日照超12小时、湿度超80%时,人易情绪失控,频繁发生摩擦或争执,即“情绪中暑”。专家建议①保证睡眠,炎热时段减少活动②学会放松,调整工作生活节奏③饮食清淡少油腻④保持乐观情绪,戒躁戒怒,遇到不顺心的事,学会情绪转移,“冷处理”。
补钾抵御“夏打盹”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夏打盹”,医学上也称为“夏季倦怠症”。夏季炎热,温度过高,使人体大量排汗,钾元素随汗液大量排出,导致人们倦怠疲劳、精神不振。日常膳食中,宜多吃些含钾丰富的食物,如土豆、菠菜、海带、紫菜等。此外还要保证充足睡眠,最好能增加午睡,一般以半小时到一小时为宜。
来源:央视新闻
登录新乡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