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汉服社
「新乡市汉民族文化传播促进会」
汉家衣冠
汉家礼仪
汉家思想
汉家风俗
汉式生活
昨晚若不是“平安夜”,那一定是普普通通的一晚。但在现代中国,“圣诞节”已成为西方节日中本土化最好的节日之一。昨晚朋友圈里充满了节日气息:有晒逛街的,有晒美食的,有秀恩爱的,有给孩子戴上圣诞红帽子,有家里挂上长袜子并给孩子准备惊喜礼物的……
不得不说,平安夜和圣诞节是中国年轻人非常热衷的节日。在西方,圣诞节重要性等同我们的春节,可我们春节的气氛已经一年不如一年,尤其是对于年轻人来说,已经等同于“鸡肋”。咱先说说平安夜与圣诞节究竟为何如此被国人热捧?
圣诞节在中国的精髓是时尚与情感;用孩子们能听懂的话说就是新鲜感与爱。先说时尚,圣诞节的装扮可说是相当丰富,商场里慈祥的圣诞老人坐着驯鹿雪橇,带着五颜六色的礼物盒子的贴花配上Jinglebell,jinglebell,jinglealltheway的欢乐乐曲,加上大大的红色折扣海报,那简直就是含蓄版的“买它”!
年轻情侣们通过互送礼物来表达爱意,朋友们大吃一顿来增进友情。单单一个平常你都不愿意吃的苹果被包装成了“平安果”,寓意平平安安。
说些特别的,昨晚的朋友圈我发现很多同龄的家长都给孩子买了长袜子,戴上圣诞帽,准备了礼物。把这个洋节日当成升华亲子关系的机会当然是值得表扬的,但会让小孩子们每年都想要过圣诞节,因为这个节日在他们看来很不寻常,有仪式感,有红帽子圣诞老人夜里来送礼物……
孩子们长大了成为圣诞节消费主力的同事也会继续将这种仪式感传递给他们的孩子,就算十个人有八个说不出圣诞节是到底干什么的……这让我觉得怪怪的但也说不出来哪里不妥。
说说我们的春节,春节这个本土“品牌”似乎有些失守,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的生活好起来了,生活节奏变得飞快。从封建社会到80年代,我们都期盼春节穿新衣,戴新帽,闺女要花小子要炮,大快朵颐,收压岁钱。
现在这些物质追求唾手可得,加上鞭炮被禁放,春节这个大IP只剩下了全家团聚,看春晚,吃饺子。大年初一上午走完亲戚吃完午饭似乎就不知道该干啥了。记得我小时候下午会跟小伙伴们去公园放炮,去结了冰的河上滑冰,晚上放烟花,可现在呢?
我担心长此以往,春节不保!春节本身是一个既有内涵又有内容的品牌,尤其是预热期很长,请看: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羊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闹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写到这里,童年的记忆让我眼睛发酸,现在有多少家庭还能做到上面歌谣中的一半?我们文化的传承是否出现了问题?春节是我们的N0.1文化品牌,但品牌是一个动态的存在,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为了弘扬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好好运营一下这个品牌。我们能否给春节“附能”?
让它像国潮品牌一样年轻化,多样化?譬如春节的新衣统一成汉服,并且大年初一举行汉服拜年与巡游,把简单的一句新年好变成作揖行礼的仪式?把腊月的传统民俗以体验的形式搬上街头让年轻人动手体验,亲手磨豆腐,炖羊肉,蒸馒头?以城市为单位发掘传统庆祝活动让大家参与呢?
作为炎*子孙,作为年轻家长,作为一名汉服爱好者,保护好华夏文化根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我们如何找回春节文化的缺失感并做好传承却须是邀诸君一起来面对的问题了。
执笔:NathanHoo于西历12月25日
编辑:步尘香
配图:网络(侵删)
出文:新乡汉服外宣司
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在醒来后的每一天,能够穿上自己的民族服饰,也是不忘传统的一种践行方式。虽然备受四周眼光,但世界各地有无数同袍正在这样坚持着(感谢各位~让我们感觉不是一个人在奋斗啊),加油!
新乡汉服精神
汉家衣裳,天下炎*;礼仪之邦,乐彩华章。无私无畏,崇文尚武;知行合一,坚定不移。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