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陶皮影
皮影戏又称“灯影戏”,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定陶皮影"又名隔纸说书,是中国皮影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起源于清朝末期张湾镇后冯村,至今约有二百年历史。相对于其他地方皮影,定陶皮影则近乎地方戏曲,在山东皮影艺术中可谓独树一帜。
定陶皮影年6月被国务院收录在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
非遗课程规划(定陶皮影)
定陶皮影的产生发展、兴盛衰微,脉络清晰、资料丰富,在山东皮影中具有独创性,是研究山东皮影的活标本。同时还具有社会学、民俗学、语言学等多种价值。是了解定陶历史、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定陶皮影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冯克献向我校赠送定陶皮影文本资料
为了更好的将定陶本土文化,民间文化引进校园与学校课程有效的结合起来,形成具有家乡特色的校本课程。山大附中实验学校“非遗文化进校园“项目组联合定陶区文化馆、定陶区非遗文化中心,多次组织跟班教师与民间艺人座谈,对定陶皮影、曹州堆绣、曹州绳编等非遗文化进校园进行校本课程规划。
非遗公开课(定陶皮影)
9月6日晚,我校报告厅掌声雷动、喝彩不断。推门一看,厅内灯火朦胧,人影绰约。舞台上小小的剪影,随着艺人的手势舞动着,那小小的彩绘影偶,化身为光与影的精灵,引来初中学生们声声惊呼、阵阵喝彩。
“一口诉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小小的皮影,它身上流动的,是千百年来绵延在民间的古老传统,它身后蕴藏的,是皮影制作艺人十年如一日的岁月积累。
非遗课堂体验
展演结束后,定陶皮影剧团的老师们就皮影的由来、定陶皮影的历史、特点、制作与雕刻技艺等向同学们做了简单介绍。
定陶皮影传承人冯克献介绍说:“定陶皮影系用牛皮制作,形制巨大,高一尺有余,造型俊俏,做工精良,镂刻细致,线条流畅,色彩对比强烈,明快而富于动感,风格质朴粗犷,色泽古拙,刻工劲健,充分体现了粗中有细、豪放有致的艺术风格,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
同学们望着形制巨大、做工精良的皮影人偶啧啧称奇!纷纷赞叹皮影艺人们的精工巧作!并对定陶皮影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纷纷要求近距离的观赏皮影人偶或亲自登台拜师学艺。
非遗课堂收获
参与皮影体验的同学们兴高采烈、兴趣盎然,久久不肯离开。
初二10班朱雯丽同学说:“近距离观赏皮影画像人物,你会发现它们个个服饰精美,线条丰富,色彩艳丽,表情惟妙惟肖·······我为定陶有这样艺术感到骄傲”。
初二11班王艺博同学说:“观看表演时,觉得人物动作流畅逼真,似乎简单得很。等到自己亲手操纵时,才发现自己手忙脚乱,它根本不听使唤·······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
公开课结束后,要求加入《定陶皮影》选修课继续学习的同学排起了长队!
■AUTUMN
为了保护这些古老的民间艺术,培养新一代的皮影戏传承人迫在眉睫。我校将非遗文化引进校园,旨在以定陶皮影为窗口,打开青少年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之门,通过了解家乡历史、本土文化,树立“天下之中”的文化自信。
三尺生绢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最后真诚的祝福定陶皮影,后继有人!再铸辉煌!
山大附中实验学校
供稿:非遗进校园项目组
文字:张方方
摄像:董国杰、王君
编辑:张方方、陈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