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把学生的追求和国家的需求相融合,培养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人才,同时让学生们了解父母的工作性质,感恩乐学,西安高新一中南校区在第七届“华为杯”科技节系列活动中策划了“亲子科技游学”活动,届余名学子及其家长12月15日赴31个科技展馆、企业进行参观学习。
国家授时中心
陕西中医药大学
陕西省医史博物馆
陕西中药资源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
阎良航空体验中心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
陕西达内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西安浩润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实验室
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
西安润和软件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农业银行高新分行
西安金花宝鼎汽车有限公司
国防科技工业光学一级计量站
陕西移动有限公司
咸阳科技馆
陕西振丰实业有限公司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科技馆
陕西旭田光电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陕西凌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科技馆
梦想小镇人工智能会客厅
西安中港智慧物流有限公司
西安三角犀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航天基地卫星应用产业基地
西安凯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陕西千山航空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邮电大学长安校区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
幸福林带规划展览馆
短短一天的活动,以亲子出游的方式,以铭记历史,科技报国的高度,不仅让同学们增长知识,拓宽见闻,放眼四方,亲身见证了祖国科技事业的高速发展,无形中为自我的生涯规划树立了目标。还让家长、学生、老师在互动中,体验快乐,让师生情、亲子情更紧密,真正做到“学习亲情双收获,小家大家齐发展”。
学生感想
深居地下的绿色工厂
西安高新一中届15班田雨馨
它出现于广阔的山原之间,它出现于喧闹的集市之中。人们的健康离不了它,生活也离不了它。即使身处避世,也不曾有人忘了它。它流通于经济之中,*治与它脱不了干系,三句两句都离不了——农业。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自然少不了对农业的重视。为增进学生了解,拓宽学生眼界。年12月15日,我校届15班的十余名同学一同前往了地处碑林区建国路上的陕西旭田光电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参观学习。
经介绍,我们得知了这里是全国第一家地下种植工厂,改造自原本位于地下的防空洞,节约种植面积的恒温室设计,植物LED灯的大量使用,国内外科技的大力结合等措施,都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生长效率,保证了种植成果的丰硕,后经工人育苗等流程,售往各大酒店以供使用。除此之外同学们还参观了位于育苗室中的众多幼苗,红蓝光的交织下,农作物茁壮生长。同学们品尝了工厂中培育出的绿叶菜,其口感润滑,获得了在场同学的一致好评。
科技驱动农业发展。近年来,国家大力号召科教兴国,发展经济,其背后不变的是对农业的重视。每年人大的召开,首提的便是农业的发展,农业关乎百姓的生活,关乎你我,我国自古以来便是农业大国,发展定是离不开农业。反而推之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驱动,离不开你我脑中的科学知识,唯有将科学加之以结合,唯有审时度势,珍视如今开放互融的大环境,才可得以发展。这少不了你我书桌前的奋进。
自千百年前千耦其耘到犁车的发明,从大锅饭干到联产承包。农业,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纵使跨越古今,也未曾有过变数,汉文帝就曾躬耕于田地中以鼓励农业生产,这一举动也推动了文景之治局面的诞生。如今我们有了科技,便要抓住时机,放眼世界,借助科技的力量不断发展。科技好便农业好,农业好便生活好。
发展的同时也不忘放眼国际,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逐渐实现了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最后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农业的发展需要脚踏实地,更需要开放互通的视野,陕西旭田光电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也积极践行了这一点,采用国内外科技结合措施提高效率。反而观之,个人发展亦是如此,人民科学家钱学森早年曾留学美国,在注重自我学习培养的同时也开拓国际视野,积极学习,完善自我。我校学生亦应在课本中学习,在生活中实践。
身为学生,不仅要专注于课本,更应放眼于生活,锐意进取。今日参观学习使同学们受益匪浅。走近农业科技生产第一线,与时代共奋进,与科技同发展。
[指导老师:刘艳华]
科技游学之授时中心
西安高新一中届11班郭佳桐
12月15日,我校届11班部分同学、家长共计70余人来到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开展了以“科技革命改变未来”为主题的亲子科技游学活动。
走进时间科学馆,这里既有实时校时的电波钟表墙,也有摆长12米的傅科摆;既有古代天文计时仪器的巅峰之作——水运仪像台,也有全面展示当今世界上各种导航系统的°全息投影。通过讲解员的介绍,让同学们了解到了从古至今记录时间方法的演变——有天干地支纪年法、定时蜡计时法、流体钟计时法、延佑滴漏计时法、摆钟、原子钟、电子钟等多种方法;让同学们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通过授时技术的发展,从钟鼓报时到互联网授时到GP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让同学们感受到了科技创新的力量以及带给人类的巨大变化。
今天的游学活动,让同学们对时间科学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而更加坚定了科技强国的信心,更加认识到学好知识的重要性。只有自己不懈努力地做好当下,才能在将来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指导老师:马丁]
文/严斌
图/南校区家长委员会
编辑:严斌
审核:杨文花
西安高新一中新闻中心出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