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风俗就是结婚的礼节。中国古代有“六礼”之说,现今部分地区也有这个习俗,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实际上各地区民间约定成俗的婚礼习俗并不完全为这六礼所限,它将相亲、订婚阶段的过程简化。
新乡当地也有各种各样的习俗,下面来了解一下吧。习俗虽然很重要,但是时代已然变化,可以在习俗的基础上融入新时代的习俗,懂得变通。议婚
初议婚,家长先托媒人,经媒人往来通话,了解对方属相,按阴阳学的迷信说法看双方属相,最合的属相为龙与兔,称之为龙缠兔辈富”。女方年龄可大于男方二三岁,民间说法:“大两,*金长”,“大三,做高官”。
相亲
在相互探问对方家境后,进行相亲。双方约定相亲日期,女方由媒人导引,与陪相人一同前往,到男方或媒人指定的地点同男方见面,媒人当面介绍双方情况。看相后,男方给女见面礼。如双方均满意,由媒人通信,为初定婚约。
定亲
择吉日,双方父母商定结婚日期,并报知亲友。
套新
男女双方的新被褥和新枕头须由子女双全和夫妇双全的妇女缝制。缝制前先由婆婆抓三把棉花铺平,然后,抓一些花生、红枣、核桃撒在上面,在缝制中缝入被褥中,意为“生贵子。
压箱
女方在出嫁的前一天,由新娘的嫂子或者姐姐将新娘的嫁衣装进箱子后,在嫁衣上面放压箱钱。新娘到了婆家后,婆婆要在此箱内放钱,且多于压箱钱数。出嫁前一日或者当日早晨,女方兄或弟在娘家所办的嫁妆中放入柏枝,送至男方家中,意为万年长青。嫁妆送到后,男方家以酒席款待,陪客人向送嫁妆人索取开箱钥匙,并给持钥匙者封钱,对方满足后才将钥匙交出。
娶亲
娶亲的前两天,男方送通信盒给新娘,内装化妆品与上轿时的衣物(衣物必须成双成对)首饰,另加酒瓶,肉一块,米,面个一升。娶亲的前一天,男方整置洞房,当晚由新郎的小弟压床。成亲之日,男方备花轿四顶,一顶轿坐新郎,一顶轿坐新娘,一顶轿坐娶客,一顶轿坐压轿孩子。
迎礼
引礼人引导新郎进新娘家,每过一道门,引导新郎向客人作拜施礼,新娘家须给新郎和引礼人各盛一碗饺子汤,如此三遍,新娘方可上轿。新娘上轿须穿蓝鞋子,此鞋不许再穿回娘家,上轿前,母给女儿离母钱,并把婚书交于新娘,由新娘将婚书带至婆家压在床头,以示两家平安。上轿分大娶、小慢。大娶,新娘上轿不踩地,坐在椅子上由四个人抬着上轿,小娶,新娘步入轿内,轿顶大升。
下轿
新娘下轿前要梳头,边梳边说:“一梳金,二梳银,三梳骡马跑成群。“婿家还须给新娘增下轿礼,然后由扶客搀扶下轿。新娘下轿后,脚不得落地,须用蓝布自轿门铺至天地堂,新娘脚踩蓝布行。
拜天地
拜天地为完婚仪式。天地桌上放一只盛满粮食的斗,用红纸封口,两边各放红蜡烛一只,斗前放几只果碟子。桌前铺红毡或席子一条,席前放盛花,花前放马鞍。新娘要跨过马鞍,摸盛花,叫做“骑鞍摸盛”,以示家境平安,有余有盛。接着新郎、新娘立于天地桌前,面向天地神位,一拜天地,二拜父母,然后夫妻对拜。
入洞房
拜天地后,新娘入洞房,由小姑(婆家妹妹)端洗懒盆,水中放一个馍馍,一个硬币,新娘须将馍馍捞出扔至床下,再由小姑将水送走。然后,小姑把做熟的饺子送入洞房,让新娘子用筷子挤开给新郎吃。
宴席
男家设宴席款待客人。开宴时由男方陪客领路,引礼人陪新郎至女方男送客前看菜,男方陪客大喊:新郎看菜!"女方长辈回话:“省事揖。"然后引礼入陪,新郎作揖三个。待妆方送客席毕,再由陪客领路,新郎长辈手托酒盘说:“酒寒席清,请亲家多多担待。”对方回答:“酒足饭饱,亲家办得满好。“新郎长辈对说:“人盅酒你们先尝,俺娶媳妇你家忙。”对方答说:“都忙,都忙!”这套礼节俗称“安大盅”。看新人
新娘的送客在席毕回程前,要去看新娘,以示安慰。
婚灯
新婚之夜在床头放桌一张,燃红蜡烛两只,俗称婚灯”。回门
迎娶第三日,新郎陪新娘回家,娘家款待,当日返回,称之“回门”。迎娶第九天,由新娘的兄弟接新娘回家住几天,俗称“叫九”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