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大二学期所写,当时水平一般,纯属娱乐。
摘要:中原经济区这个口号已经提出很早了,可是,中原经济到底发展了多少,大家是看得见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那时的开封是全天下的经济中心,是最繁荣的,而现在,开封经济几乎是河南省经济排名的倒数,一个有着七朝古都美称的开封,为什么今天如此经济之不景气?为什么过去中原经济如此之繁荣,而现在却如此之萧条?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希望中原经济能快速发展,早日实现“中原崛起”。
关键词:一体化;“中原环”;新型农业;挑担式
正文:
1、中原经济的现状中原地理位置优越,平原地带,很适合发展现代化农业;而且人口稠密,一亿人口的大省,是全国人口的十三分之一;经济总量在中部六省最大,可是人均在全国排名靠后,说明我们的发展还不到位,还要继续努力,加快势头,趁现在发展势头较好,建设中原经济区,不但有利于实现国家提出的中部崛起战略,也将进一步加快河南经济发展,在中部崛起中起到带头作用。为了中原经济的发展,河南大学的经济学家,齐聚一堂,商议如何让河南经济发展更快,看着地图,想到了开封,经过深思熟虑,最终把郑开大道的议题上交省政府,得到了大力支持,年11月19日郑开大道正式通车,其设计为一级道路,双向十车道,最外侧为应急车道,应急车道标准不小于2.5m,郑开大道总长为39.2公里,起始于郑州市金水东路和东四环的相交处,向东穿越京珠高速公路,连接到开封市大梁路西端。设计时速80公里/小时,从郑州市区到开封仅需30分钟。从此,开封终于“重见天日”,旅游业得到了很大发展,而郑州的企业也慢慢的转向开封,郑开一体化的构思慢慢地拉开了序幕,可以说,一条郑开大道,拯救了开封的经济,也促进了郑州的经济发展。然而,河南有18个省辖市,仅仅发展这两个市,会加大地区经济的不平等,而且由于力量薄弱,很难带动整个省的经济发展,这最终可能会导致贫富差距拉大,大部分劳动力调动不起来,经济发展就不会很好的发展;正如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郑新立所说“建设中原经济区,尤其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要把中原经济区的主导产业定位准确,围绕主导产业的发展吸引外来资金,出台扶持政策。河南的优势产业比较多,过去的经济体系使各个产业发展比较齐全;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只看有什么产业门类,关键看产业的优势何在,只有主导产业定位准确,才能充分发挥自身所长,支撑经济发展。第二,要建立鼓励创业的政策环境。河南有1亿人口,但按人均计算,创造财富的企业数量并不多。全民创业是扩大就业、富裕百姓的根本途径,要积极鼓励自主创业、艰苦创业、踊跃创业”。他指出全民创业是扩大就业、富裕百姓的根本途径。可见,只有调动省内所有的劳动力才能促进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只有调动全省劳动力才能使地区差异缩小,只有调动全省的劳动力才能缩小贫富差距,只有解决好民生问题,社会才会和谐。
2、中原经济发展新模式—“中原环”看河南省的地图,我已经把我的构思做了出来,全省共18个市,“中原环”环上有新乡、商丘、周口、驻马店、南阳、三门峡、济源、焦作共8个市,环外有4个市,有信阳、安阳、鹤壁、濮阳,环内有郑州、开封、许昌、平顶山、漯河、洛阳共6个市。图中的红色线条代表省级公路,以往返12道为准,让经济高速运转起来,顺畅的交通是必不可少的,这也许在近期难以实现,但一旦实现,经济发展将会高速前进。郑开大道的例子再明确不过了。郑州、开封、洛阳三市一体化,以郑州为中心挑担式把洛阳和开封支持起来,实现三市经济省内主体化。许昌、平顶山、漯河形成环中环(图中以线段相连,为环的内接三角形),三市经济水平相近,在郑州的支持下,三市形成区域经济发展体,经济会快速发展,平顶山煤炭资源丰富,而且有“岩盐之都”美称的叶县,外资企业较多;漯河有双汇集团等大企业,许昌有帝豪集团,瑞贝卡,许继电气,黄河旋风,龙岗电厂等大型企业,三市联合发展,必会带来前所未有的经济景气。
注:此图使用Windows8画图制作
安阳、鹤壁、濮阳形成环外环,三市在新乡的带动下,快速发展新型经济,而新乡市在郑州的带动下,经济很快就发展得很繁荣,现在黄河大桥免收过路费,也极大地促进了新乡与郑州的经济一体化,新乡的经济发展前景不言而喻;当然,三市也可与河北、山东、山西进行经济协作,而山西煤炭资源丰富,三市可以发展煤炭多样化利用,这需要河南省政府的资金支持和技术人才支持,可以在河南的高校开设有针对性价值的专业,培养有实用价值的人才,这需要教育部的支持。
总之,三市的发展很有潜力,后劲十足。信阳实际也可加入到“中原环”中,但由于地理位置边缘,可以单独重点扶持发展,可以利用“中部崛起”,与外省合作,在省内可以和驻马店结合,形成小发展区。最后,我要主要谈一谈这个大的中原环,周口较贫困,因此,我把他和郑州直接相连,希望把周口的步伐追上来,不拉中原经济发展的后腿,其他各市的经济情况相差不大,因此各市可以协作起来,形成经济流,环中有两个小经济区,南阳、驻马店、周口可以利用环中环的优势发展,其他5个市利用挑担式的优势,发展新型农业,在下面我会详细介绍一种新型农业构思。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说:“从塑造经济地理的角度来看,如何建立中原经济区?一是缩短距离,这既包括交通距离,更包括所谓非物理的距离,就是你能不能使人口流动、要素流动。二是提高人口密度,进而提高生产要素密集和经济密集。三是形成公共服务区,实际是更加强调内部一体化,从而解决城乡差距和内部的差距。四是创新,就是通过主题功能区重新划分,进而扩大绿色生态空间,提供生态服务,实现生态价值,保障生态安全,从而解决资源约束和生态环境约束”。这与我的“中原环”的目标一致,解决城乡差距,强调经济一体化。
3、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我们看到现在河南有耕地面积为.1万公顷,仅次于黑龙江省,名列全国第二。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6月19日消息,改革开放30年来,河南粮食生产取得辉煌成就,总产量由年的2,万吨连续攀登上3,万吨、4,万吨和5,万吨三大台阶。年更高达5,万吨,比改革开放之前的年增长了1.7倍,比建国之初的年增长5.2倍。河南省正在从“中国粮仓”转变为“国人厨房”。可见河南省的农业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也正是国家不太支持河南大力发展工业的原因,不能把粮食最佳生产地破坏了,粮食不仅是日常必需品,而且是战争的必需品,所以,国家一直很支持河南省发展农业,不太支持河南大力发展工业,然而,发展工业已是大势所趋,不发展就要落后,可是,发展工业意味着要占用耕地,占用耕地意味着耕地面积的减少,粮食产量就会下降,就会满足不了国家的要求,如何处理好发展工业与不误农业这一难题,是河南省是否能在国家排名靠前的关键,因此,我认为工业要发展,而且要大力发展,但要发展新型的无污染的工业,高科技的工业,前沿的工业,至于农业,我们可以提高其产量,也可进行乡村规划,把零散的未得到利用的土地整合到一块,集中耕作,设施也要齐全,不可再靠天吃饭,要充分利用科技的力量,科技种田,机械化种田。下面一段材料指出了现在农业中出现的问题:年,河南省粮食总产量连续第二年突破1,亿斤,达到1,亿斤,连续四年创历史新高。在增产的诸因素中,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对增产的贡献率达到了80%左右。而单位面积产量又综合体现了农业科学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水平,由此说明整体上河南省农业科学技术应用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但由于在农技体制上的原因,不少地方存在着基层农技人员“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编”的现象,很多农业科技实用技术难以得到落实。加之农民对科技认知的局限性,致使在全省粮食生产中仍然存在着优良品种的纯度不够,自留种、多代种使用面积仍然较大,用种量偏多、施肥不合理、生产管理粗放等与现代农业相悖的现象,由
此导致一些地区品种的抗逆性降低、后期潜存的倒伏危险性增加、土地产出率递减。农业大县邓州市调查人员对当地农民小麦实际用种量的调查结果:农民小麦用种量每亩少则10公斤,多则20公斤左右,平均保守数也达到11.5公斤。而该市农业专家给出的科学用种量为每亩平均9公斤,两者相差2.5公斤。叶县调查人员通过对不同地势(平原、山区、丘陵)和不同种子来源(购买、自留、互换)农户小麦用种情况调查汇总,得出该县小麦用种量为:平原地区一般为10-12.5公斤,山区12.5-15公斤;自留种的为12-15公斤,山区丘陵为15-20公斤。据此结合该县农业专家给出的平均用种量,得出该县平原地区每亩平均多用2公斤左右,山区丘陵平均每亩多用5公斤左右。由于用种量大直接造成小麦群体偏大,透光透气性差,给病虫害的爆发流行创造了条件,也使小麦生长后期易脱肥、易倒伏,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这段材料说明,现在的耕作,是浪费型的,不可持续的,不科学的。在化肥、农药使用上,因农民缺乏必要的农业技术知识而导致的施肥、用药不当、超量使用现象触目惊心,不仅直接造成了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农作物的药害以及增大了对人身安全的威胁,同时还增加了经营成本。正如王国强所说,必须构建粮食生产的“资源保障体系、科技支撑体系、要素投入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在保持目前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能逐步提高(至少不降低)、农作物种植结构和复种指数不变、粮食生产政策对头、农业科技推广到位、地方政府和农民具有种粮积极性的前提下,河南省年完全可以实现亿斤的粮食生产目标。
因此,我构思了一种新型发展模式粗略估计每亩地的农作物可产生秸秆小麦KG左右,水稻kg玉米平均多KG棉花KG,全省的秸秆产量将是粮食产量还高,这其实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以前农民一般直接在地中焚烧,这不仅会烧坏土地种的养分,是一些铵盐分解,降低养分,使耕地贫瘠,会使粮食减产,这对粮食收成是极不利的;而且,我们知道,秸秆的焚烧会带来大量温室气体的释放,加速温室效应的步伐,这个后果不言而喻。在我们那里,有一个蘑菇生产基地,由于规模较小,每年大约使用玉米芯亩,这如果都能得到利用,那么,我们那里的农业将是可持续的,因此我设想:
3.1、在每一个乡设立一个秸秆回收站,集中加工为饲料、自制化肥(类似农家肥,但是无公害的纯天然的)、农药(可通过沼气池发酵,沼液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硒等生物生长需要的养分和微量元素,是一种养分全面叶面肥,可用于一切农作物、水果及花卉;一方面作为一种速效水肥,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品质,尤其是蔬菜,瓜果类。另一方面能防治一些农作物病虫害,被视为生物农药。实践证明可防治蚜虫,红、黄蜘蛛、稻叶蝉、稻飞虱,纹枯病等。)饲料供奶牛场、养猪场、养羊场等牲畜使用,可以减少像“三鹿”这样的事件再次发生,也可以让奶制品的价格下降,让更多的中国人喝到牛奶,使国人的身体素质更好。
3.2、进行乡村规划,把零散的未得到利用的土地整合到一块,集中耕作,设施也要齐全,不可再靠天吃饭,要充分利用科技的力量,科技种田,机械化种田。
3.3、重新兴修水利,科技种田,以最低限度的用水量获得最大的产量或收益,也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灌溉水量的农作物产量和产值的灌溉措施。主要措施:渠道防渗、喷灌、和灌溉等方式。
4、总结与建议根据以上的论述,我认为以下建议可能会对中原崛起有所引导或帮助:1、尽最大力量修建上面提到的省级公路(可以以郑开大道为例,并尽可能的扩宽),也可修建高铁,据报道明年铁道部将斥资5亿元修建高铁,我们可以利用此次机会。2、构建经济区,如上面提到的几个经济区,并有所侧重,以中原大环为主,并行郑开洛三市的经济体,帮助其他的小经济环。3、重视科研开发,重视教育,培养新型、有经济价值的先进人才、尽可能快的投入到经济建设中,以郑州大学、河南大学为主联合省内其他高校,组织多批研究组,有针对性的培养“实用型人才”。4、重视农业的发展,运用先进的科技,使种田摆脱靠天吃饭的旧模式,尽可能的机械化种田,把新型的农业模式推广(上面只是介绍一种,限于篇幅,在此不再提供其他几种模式)。5、进行城乡规划,使耕地集中化,使交通便利化。6、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让农民敢于消费,刺激经济的发展,由于近期我国形势严峻,出口下降,国家会加大刺激内需,我们也可利用此次机遇。7、在县级或乡级建设农业培训与研究站,推广最新的农业研究成果,缩小成果运用的时间差。
参考文献:[1]郑新立,《围绕主导产业支撑经济发展》年09月30日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2]《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共河南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政策法规发布时间:-5-23[3]周叔莲:把新农村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年09月30日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第十八章第三节“大力促进中部崛起”部分[5]胡鞍钢:重新塑造河南经济地理年09月29日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6]张志国,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耕地面积波动分析来源:《中国农学通报》年14期[7]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严格控制耕地面积和质量下降幅度年06月19日[8]王国强:河南耕地生产潜力还可增粮亿斤年05月17日
全文链接:中原经济发展新模式-“中原环”-百度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