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河南省教育厅、大河网、郑州晚报、河南日报
编辑
学术君
河南郑州,是河南高校聚集最多的城市,优质的教育资源却较为匮乏!河南省仅有一所大学——郑州大学,如今该省有望迎来一所大学!近年来,河南省频频“牵手”知名高校也有了具体的发展动向,省校合作铸就了显著的成效!
12月16日,省教育厅印发关于细化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中国人民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通知,进一步部署落实框架协议内容,加快推进合作事项落地。
图源:河南省教育厅
具体将从以下几方面落实合作:
1、人才交流互换,联合培养研究生
中国人民大学将在优势学科和科研平台建设方面与河南省高校依高校特色进行共建或帮扶,联合培养研究生、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开展各层次人才和在校生交流交换学习。
另外,联合师资培养,为河南省高校开设校级领导高级研修班、中层管理骨干研修班,积极为河南省内高校培养骨干教师力量。
2、共建研究机构,携手创新人才培养
依托河南驻郑高水平大学、骨干大学,建设中国人民大学在中部地区的教学科研基地、高端培训中心和创新研发园区。双方探索合作建设高水平的创新人才培养平台、科研平台和社会服务基地,与鹤壁市人民政府探索合作建设“乡村振兴学院”。
3、适时设立“中国人民大学郑州校区”
中国人民大学远期可与河南省政府合作设立或单独设立中国人民大学郑州研究院。条件成熟时,双方可探讨合作在郑州举办“中国人民大学郑州校区”。中国人民大学将符合条件的河南省内中学纳入生源基地校。
图源:新浪微博
中国人民大学4、河南每年招录一批中国人民大学选调生
河南省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才需求标准,每年从中国人民大学招录一批品学兼优的应届毕业生作为选调生,按照有关规定,充实到河南各级机关工作,纳入选调生队伍管理、培养和使用。
河南省积极组织省内企事业单位、园区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人才招聘会,选拔引进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毕业生到河南工作。
中国人民大学鼓励支持两院院士、国家重大人才计划入选者等高层次人才与河南省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效科技合作机制,支持学科领军人才担任河南省重大科技项目、人才培养引进项目的评审专家。
5.深化招生合作,建立互动交流长效机制
建立中国人民大学与河南省招生考试办公室和优质中学互动交流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国家相关政策指导性作用,在招生咨询宣传、大学中学教育衔接等方面深化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将符合条件的河南省内中学纳入生源基地校。
6.定期向河南派遣学生实践服务团
中国人民大学定期向河南派遣学生实践服务团,双方联合开展“千人百村”、“街巷中国”等社会调研活动,在政策资金支持等方面给予帮助。
河南鼓励各级政府、各级群团组织(团委)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建立社会实践基地,支持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及社会服务活动,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创新能力。
7.助推河南文化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充分发挥全国第一家文化创意特色的国家大学科技园、第一家文化创意特色的留学人员创业园、第一家依托大学建设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及第一家国家版权贸易基地的优势,积极参与河南省文化领域重大课题研究项目和文化产业培育发展,协助推进河南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
8.推进二级学院与河南省县级政府开展战略合作
《通知》中称,将持续推进二级学院与河南省县级政府开展战略合作,协助县级政府开展政策实验,共同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在新县等革命老区县域建立中国人民大学师生红色教育党建基地、实习基地,定期开展红色教育、定期派师生到基层实习。在新县建立绿色发展和减贫政策研究中心、能源与气候变化研究基地等,为新县的绿色发展、能源基础设施规划和能源需求管理提供政策建议。
9.共同争取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豫落地
中国人民大学还加强与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等河南省高校以及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联合申报各类科技项目,共同争取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重大科技攻关及产业化项目在河南省落地和实施,加强成果转化。
另外在智库合作方面,中国人民大学将与河南省政府共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原分院,积极支持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所在地河南省南阳市建设和发展。
另外,南阳理工学院将与人大国发院在南阳理工学院共同组建运行“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战略研究院老龄产业研究中心(南阳)”。
河南省为何频频“牵手”知名高校?
近年来,河南与知名高校签约合作的场景频现:年5月,中山大学与平舆县共建中山大学河南研究院项目落地;年1月,新乡市与中国政法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年6月,河南省与西安交通大学开展深度合作;年9月9日,河南省与清华大学签订《河南省人民政府清华大学深化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签署合作协议图源:清华新闻网
省校合作是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集聚创新资源的有效途径。
河南省科技厅厅长马刚说:“我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转型升级进程中,通过省校合作,聚焦我省创新需求,充分发挥院校的科技、人才优势,通过共建创新平台、联合实施重大创新项目、强化人才培养等方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为河南高质量发展拓展新空间、积蓄新动能。”
省校合作有哪些成效?
据了解,中信重工与清华大学合作,建成我国首座特种机器人智能化工厂,研发不造样机、装轮不用工人、生产不看图纸,实现了生产方式的颠覆性改变。南阳市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携手,引进优质强筋小麦品种西农、西农,种植面积近百万亩,已成为南阳小麦种植的主导品种。
开封市与天津大学共建中原先进技术研究院,分期引入精细化工、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创新团队,有力推动该市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河南省依托郑州大学建设的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计算能力实测持续在全球排到前五位。
清华大学与河南省在过去5年的合作中,开展了项科研项目,培训2.9万人次。“河南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备、区位优势明显,开展省校合作有良好基础。”清华大学有关负责人表示,省校合作在助推河南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清华大学“双一流”建设。
“牵手”合作,共谋发展,河南的高校“朋友圈”越来越大。据了解,近期河南省各地正与多所高校对接合作事项,加快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务实互助、共赢互惠的良好局面,为河南省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本文来源:河南省教育厅、大河网、郑州晚报、河南日报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