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上流传着一句话:工作学习的尽头是编制!
虽然不知道外国对于考试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的热情和比例高不高,但在国内,年轻一代对于考公考事业单位的热情一年比一年高,大学毕业生想要考进机关事业单位的比例很高,最终目标其实就是编制。
只要有单位拿出编制这个制胜法宝,就会引得年轻人趋之若鹜,对大部人来说编制是一个让人无法抵抗的诱惑。
但如今却有单位抛出了这个诱惑,引人上钩后就翻脸不认账。给这些高校毕业生上了走入社会的第一课:欺骗和毁约。
日前河南师范大学40余名学生向媒体反映,他们参加了新乡市教育局举办的年局属学校专场招聘会后被“毁约”。
今年6月底,河南师范大学校内举办新乡市教育局年局属学校专场招聘会,通告中曾称这类岗位可“直接入编”。经初步流程及至7月2日的后续面试,有40余名应届毕业生通过了筛选。
一些学校组织了2—3轮面试,留存了学生毕业证、学位证、教师资格证等证件原件,并与学生签订聘用协议,协议中提到,专项招聘岗位带有编制,一经录用可入编。
等了两三个月后,9月初,各学校陆续归还留存的学生证件及三方协议;10月中旬,教育局告知,专项招聘暂停,让学生另找工作。
事情到了这一步,很明显就是新乡教育局在没有确认是否有编制名额的情况下事先用教师编制的名头来吸引优秀学生前来应聘,在部分学校已经跟学生签约后,拖了几个月,又以上面不批准为由毁约,拒绝给已经签约的学生教师编制,还建议这些学生先当代课老师,等上面啥时候再进行专项招聘时再给编制。
说白了就是想着先把优秀毕业生占着,让他们当代课老师,至于编制,只能等上面给名额了才可能有。如果不愿意当代课老师就自己另找工作。
只是新乡教育局和签约学校压着学生的教师资格证和毕业证学位证三个多月,又签了三方协议,让这些学生错过了其他招聘会,错过了重新找工作的最佳时机。
都到10月中旬了才告知,留给这些学生的时间已经不多,应届毕业生的时间只剩两个月,怎能让这些学生甘心。这些学生不愿意,直接去找媒体曝光了此事。
事件曝光后,新乡教育局承认确实毁约了,但认为河南师大也有责任。新乡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6月底,教育局只是“先去高校对接一下”,河南师大校方通知学生为“招聘会”不准确。
如果只是对接一下,看看有多少学生有意向报名新乡的学校,那为何新乡教育局下属的学校会扣押学生的三证,还签订了聘用协议?
新乡教育局则轻描淡写的将责任撇清,声称教育局对各个局属学校的操作并不能完全掌握,在未取得编制名额就前往高校招聘的行为也是“为了不浪费编制,往前进行着”。
现在新乡教育局建议这些学生先一边工作一边准备各类考试,不要再将精力放在新乡教师编制这个事情上。有工作人员还暗含威胁语气称,“现在一直闹,对他(学生)来说也没好处”。
实在不明白,明明是新乡教育局和签约的学校毁约,学生在维护自己的正当合法权益,怎么就是“闹”呢?
如今这些学生只想要回本该给他们的教师编制,不愿与教育局和学校撕破最后的脸皮起诉他们。
为什么这些学生当初放弃其他选择只认定新乡的学校?为什么有学生宁愿赔偿两万元与之前签约的学校解约?不就是为了那一个编制吗?
大学生毕业后第一时间肯定是要赚钱养活自己,工资必然是其选择工作的主要考虑之一。
但论基本工资,机关事业单位跟外面的企业相比,差远了!
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要挤到机关事业单位里面?就是为了编制,就是为了编制背后代表的各项优厚福利待遇和稳定,没有失业焦虑。
借此进一步思考,大多数毕业生年轻人挤着进机关事业单位,不愿选择其他行业企业岗位,这种思想愈来愈严重,究竟对不对?上面一直说要打破铁饭碗的固化思想,如今看来效果不太理想。
#教育局回应河南师大应届生遭毁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