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扁舟游记怀古博浪沙
TUhjnbcbe - 2024/10/16 16:41:00
武汉白癜风研究所 https://m.39.net/pf/a_4692533.html
#百万创作者计划#

博浪沙,一个澎湃了诗情画意的名字,实则,曾经是一个笼罩着腾腾杀机的地方。

诗仙李白在《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中歌咏曰:“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

元代诗人陈孚更是以博浪沙为题写道:“一击车中胆气豪,祖龙社稷已惊摇。如何十二金人外,犹有民间铁未销。”

公元前年,秦始皇出京东巡,行至黄河岸边东郡阳武县一个叫博浪沙的地方时,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呐喊,一个膀大腰圆的力士抡起一百二十斤重的铁锤,从路旁的芦苇丛中猛然跳将出来。说时迟,那时快,大力士手起锤落,嘁哩喀喳,一瞬之间,嬴政的銮驾已成一堆木渣。

大力士和他身后的年轻人顾不得上前查验战果,慌忙转身,消失在了芦苇丛中。大力士身后的年轻人是这起谋杀案的雇主,正是李白诗中的子房,也就是日后与韩信、萧何并称“汉初三杰”的张良。两人只顾逃命,想象中的致命一击并未砸中皇帝。

一直以来,想取秦始皇项上人头的侠客不计其数,老谋深算的嬴政早已养成了确保身家性命的习惯,出行之时,每每在车队中安排多辆以假乱真的銮驾。张良和大力士为了这次出击,精心筹谋了自认为万无一失的计划,但期望终究还是落了空。

不知是因为当时天昏地暗,还是由于飞沙漫天,当皇家卫队于片刻的慌乱之后,强势追击缉拿凶手的时候,凶手早已逃之夭夭,不知所踪。

对秦始皇来说,虽然这只是屡次命悬一线中的再一次,但这次野外的谋杀,有别于荆轲的图穷匕见和高渐离的举筑击秦。前两次,凶手都是被当庭擒获斩立决,这次的刺客,却连面貌、姓名和来去都无从知晓,在嬴政的有生之年,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心头梦魇。

有关张良椎秦,《史记?留侯世家》这样记载:“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始皇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两千多年了,由于黄河多次改道,秦时博浪沙的准确位置,在今天的地图上已无从标记,但历朝历代都对博浪沙有过明确的记述。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有载:“博浪,阳武南,地名也。今有亭,此未详也。”《大明一统志》则说:“博浪城,在府城(开封府)北三十里,一名博浪亭,即张良令力士狙击秦始皇处。一云在阳武东南三里。”

清代康熙二年,时任阳武县知县的谢包京经过考证,在县城东南一角修建了博浪亭,并立石拜书,竖起“古博浪沙”石碑,以供后人来此怀古凭吊,追忆张良狙杀秦始皇时惊心动魄的一幕。石碑高2.34米,宽0.82米,厚0.35米,上部篆刻“张子房击秦处”,中部盈尺楷书“古博浪沙”四个大字。

年,原武县并入阳武县,新设了原阳县。如今,在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城关镇东街,立有“古博浪沙遗址”的标识,遗址被列为新乡市文物保护单位。谢包京设立的“古博浪沙”石碑也被新建的博浪亭保护了起来。

有意思的是,亭子旁边的在“博浪碑林”中,有一块石碑上刻有密密麻麻的日文,题头镌刻的大字表明,这是一块“日本校歌碑”。原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张良刺秦的故事也在东瀛广为传颂,并且被日本的清陵高等学校写进了校歌。

清陵高等学校为筹备年的周年校庆,提前三年到中国考察,最终由日方捐款,中方落实,共同在此立下了石碑,碑上校歌的主题大意为:“啊!举起博浪之椎,砸碎腐朽势力的梦幻。”校庆当年,69名该校的毕业生,专程前来古博浪沙遗址举行了纪念活动。

张良,韩国城父(今河南郏县)人,甘愿冒着掉脑袋的生命危险,潜伏博浪沙,狙击秦始皇,只因家国情仇。强秦灭六国,最先灭掉的就是张良的母国——韩国。司马迁这么写:“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古博浪沙遗址上,立有留侯张良五代先祖的塑像。张家五代为官,张良的祖父和父亲均官居韩国相位,辅佐了五世韩王。秦始皇灭掉了韩国,也毁灭了张良继续张家人为韩国丞相的抱负。怀揣抗秦复韩的理想,张良将秦始皇树为了不世之敌。

博浪沙椎秦失败,逃往下邳隐姓埋名之时,亦是张良的人生转折点。从博浪沙的激动到下邳的沉淀,年轻气盛、侍勇逞强的张良走向了沉稳老辣、智敌万军。

一日,闲来无事,张良悠悠逛逛,走到下邳的圯桥,遇到了一位粗布衣衫的老头儿。老头儿脱下自己的鞋子扔到桥下,回头对着张良说:“小子,去桥下把我的鞋子捡上来。”张良惊愕地瞪起眼睛,只想冲过去揍他一顿。

但看在他是个老人家,张良就强忍着愤怒,到桥下给老头儿捡了鞋子。老头儿却得寸进尺,又说:“给我穿上。”张良想,捡都给他捡了,穿就给他穿吧,就又跪在地上给老头穿上鞋。老头儿很是享受,哈哈笑着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土,起身走了。张良望着老头儿离开的背影,心中忿忿不平。

老头儿走开一里远了,又转身回来对张良说:“你小子不错,孺子可教。五天后,天亮时来此与我相会。”张良很是好奇老头儿的举动,就说:“好吧。”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去了圯桥,见老头儿已经先到了,老头很不客气地对他说:“与老人家相约,你却迟到,什么理由?”说完,扭头就走,留下一句:“五天后,早上再来。”

五天后,刚刚鸡鸣时分,张良再次来到桥上,发现老头儿又已经早到了,且怒气哼哼地对着张良:“再次来晚,为何?”又留下一句:“五日后再来。”

又过五日,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过了一会儿,老头儿也来了。看见张良先到了,老头儿很是高兴地说:“年轻人理该如此。”说着,从怀里掏出一本书来递给张良:“只要熟读了这本书,你就能做帝王师了。十年之后,你小子就会发达。十三年后,你到济北见我,谷城山下有块黄石头,那就是我。”说完,老头儿扬长而去,二人再无相见。

等到天亮,张良拿书来看,原来是一本《太公兵法》。凭着熟读并研究《太公兵法》,张良成了日后世所公认的谋圣。神秘的圯上老人不仅磨平了张良燥热的性子,也馈赠了他过人的智慧。宋代文豪王安石有两句诗,对此进行了高度的概括:“素书一卷天与之,谷城黄石非吾师。固陵解鞍聊出口,捕取项羽如婴儿。”

虽然在张良大展身手的时候,秦始皇已然作古,没能了却亲手弑杀嬴政的夙愿,但却站在刘邦身旁,亲手谋划了攻入咸阳踏平强权的征伐韬略、亲眼见证了秦王子婴以绳系颈、素车白马、手捧御玺符节出城投降,宣告大秦帝国寿终正寝的历史时刻,最终,还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逼入绝境,为刘邦建立大汉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

如果项羽没有强悍地杀害了抗秦统一战线中的韩王成,再一次掐灭了张良心中成为韩国丞相的理想,也许张良还不会死心塌地跟了刘邦,将西楚霸王视为继秦始皇之后的又一个不世之敌。

望着博浪亭边水渠上寓意张良圮桥纳履的“跪履桥”,回望刘邦成就帝业的过程,你会发现,几乎在每一个决定楚汉争霸成败的关键节点,都少不了张良的出谋划策和机警应对,方才使刘邦力挽狂澜化险为夷。

当刘邦久攻宛城不下,打算绕道西进之时,是张良分析利弊,力劝刘邦杀了个回马枪,智取宛城,彻底解除了直驱咸阳的后顾之忧。

当刘邦抢先项羽一步攻陷咸阳,贪图享乐,不思后果之时,又是张良分析利弊,力劝刘邦主动示弱,还军霸上,麻痹了项羽的杀伐之心。

当刘邦身陷鸿门宴中身不由己之时,是张良不动声色地唤来樊哙护驾,掩护刘邦伺机溜出杀机四伏的项羽营帐,自己则舍命留下来和敌人虚与委蛇。

当刘邦被项羽封于汉中,心有不甘之时,是张良献计烧毁通往关外的所有栈道,打消了项羽的猜忌之心,和韩信后来的暗度陈仓真真假假一唱一和,神出鬼没就平定了三秦,夺取了关中。

当刘邦趁乱袭取彭城,偷鸡不成蚀把米,狼狈逃窜,父、妻、子女均被俘虏之时,是张良献出“下邑之谋”,策反了英布和彭越,扭转了楚汉战场的格局,从此使汉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当韩信野心膨胀,欲要自立为王,刘邦破口大骂即将走上极端之时,是张良和陈平一起据理抚慰,并主动请缨,携带印绶去齐地封韩信为王,才调动了韩信合力击楚。

……

称帝之后,刘邦语重心长地对殿下的一众大臣说:“夫运筹策于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动员刘邦放弃洛阳迁都长安之后,大汉江山初定,张良却只受用了刘邦一个留侯的名分,便告老归隐,游弋乡野,以致后世的张良墓四下皆有,无分真伪。

功成身退,安然离开,这是智者的选择,更是谋圣的境界。这就是张良,他不会像韩信、英布、彭越之流那样被兔死狗烹株连九族。

“黄河怒冲昆仑圮,风驾惊涛五千里。十里水竭复扬尘,马蹄又踏新河底。河边古阜多野花,人传此是博浪沙。子房从此募力士,狙击夜候秦王车。”这是博浪碑林石碑上的一首诗《度阳武故黄河所冲博浪沙,有怀留侯子房》,作者为明代诗人朱达。

“极目清郊外,烟霾布正浓。中原方逐鹿,博浪踵相踪。”这是青年周恩来矢志革命理想,决意献身新世界,于16岁时所做的《春日偶成》。

过眼烟云,历史尘埃,博浪沙遗迹模糊,张子房人去影无,但故事依然历历在目,已被时间雕琢得既深刻又醒目。

1
查看完整版本: 扁舟游记怀古博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