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平原省在失去省会地位后选择新乡市作为省会的原因及转型
在新中国建立后,我们先后取消了八省,包括察哈尔省,平原省,松江省,辽西省,辽东省,绥远省,热河省,西康省,而平原省是中原中部地区唯一的一个省。平原省建立的时候,新乡市就是它的首府。众所周知,省府是一个省的政治枢纽,所以,省府的位置,在一个省份,尤其是在这个任务繁重的地方,更是重中之重。平原省的管辖范围,历来没有一个省的管辖范围。那么,华北人民政府、平原省委和平原省三地的决策依据是什么呢?这与新乡市的地理位置有关,既有实现这些目标的需求,也有其自身的有利条件。
一、新乡市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新乡市设立的理由
解放战争末期,新乡市建立。抗日战争期新乡的四专区分为太岳四专区、太行七专区和八专区、冀鲁豫四专区。太行八专区在抗日战争结束后,被划归为四专区,隶属于获嘉县;太行五专区管辖辉县,汲县,新乡,原阳,和胜嘉县;冀鲁豫四专区管理延津和封丘;长垣隶属于河北十四个地区。解放战争期间,延津,封丘,长垣,解放,获嘉,涉县,原阳,以及新乡县的大片乡村,于年解放。十一月,在新乡县小冀镇建立了中共新乡市委和新乡市人民政府,一九四四年五月五日,驻新乡的四十军与新乡县陈堡订立协定,同意接收整编。七日,新乡举行了入乡大典,中共新乡市委、新乡市市政府正式进驻新乡。新乡市是华北最迟解放的一个城市,但在其首都的位置上取得了明显的领先地位。
(一)优越的交通和地理条件
新乡市是平原省所有城市中,交通便利、地理位置最好的一个。
从运输的角度来看,新乡是民国的一个重要的运输要冲和军事要冲。新乡地处平汉铁路与道清铁路交汇处,卫河贯穿其间,是一条十分便利的运输通道。年《新乡县续志》对新乡县的运输情况作了详细的描述:“从繁盛的铁路,到京汉、道清交汇...道清,东临西,四望平延之地,雄踞一方,商业繁荣,是必然的。而北有京城,南有黄河,西有太行,东边有卫河,是一座重要的要塞。且新乡为华北最迟的解放区,亦体现了其重要的军事地位。
就地域而言。平原省位于黄河“豆腐腰”流域,黄河洪涝灾害时有发生。所以,黄河洪水对省城的影响应尽量减少。平原省自建国以来,就曾遭受过一次罕见的黄河大洪水,造成了全省范围内的重大灾害,因此,平原省和省里立即开展了应急救援工作,最后终于克服了这次大洪水。单就灾区而言,新乡市的灾害是轻微的。新乡市位于黄河北海岸,地势相对高,与黄河调流点(兰考铜瓦房)相隔甚远,其余地区或黄河经过,或大坝尚未修筑,有洪水之虞。而在反动的余党还没有完全消灭,新的土地改革还没有结束,洪水之后的传染病、防病等问题,如果将这些地区选为省会,必然会影响到当地的治安,影响到经济的发展。由于地处平原区,面对着治理黄河的繁重工作,因此成为了省府的第一选择。
(二)财政上的好处
新乡市是豫北地区的经济重镇,“(新乡市)历来与安阳、濮阳各专区、山西晋东南、郑州、许昌、驻马店等地区有着紧密的商贸往来,因此被称为豫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和重要的城市。”新乡市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在平原省的所有地区和大都市中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平原省的工业,以安阳和新乡为中心...新乡市在解放前,有一百四十九个厂,一百四十九个厂,一百六十七个工人...解放后,整个安阳,只剩下一百三十个商店...”
新乡市地处平汉铁路与道清铁路的交汇点,卫河的通航条件十分优越。新乡市作为晋东南和豫北地区的商贸中心,具有重要的交通运输功能。“豫北、晋东南地区的大部分农产品,比如药材、山货,都是从我们这里出口到河南的,河南的许多农产品,比如大米、芝麻、杂粮,都是从我们这里出口到豫北、晋东南的。”新乡市周边有八百万亩的棉地,每年可生产大约万吨的棉粮,离焦作矿场很近,“发电能力基瓦特”。到一九四九年八月,「面粉厂,电灯厂,纱厂,榨油厂,平原蛋厂,卷烟厂,造纸厂,化工厂,十四个小机械厂陆续开工。」
以上种种有利因素,奠定了新乡市的省会地位。
二、新乡市省会城市建设的作用
以新乡市为省辖市,对平原省的经济复苏与发展都是有利的。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全省区域间的经济关系,增强平原省管辖区域的凝聚力,为平原省的工作做好准备。而作为一个具有首都地位的新乡市,也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机会。
(一)快速增长的经济
新乡市的工业底蕴本来就不错,建国之时,“新乡市的大部分工业和手工业,比如铁锅、条布、面粉、面纱等,大部分都在河南销售。”新乡市在平原省成立后,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契机。拿新乡市的工业总产值来说,一九四九年十月十二日,平原省人民政府把新乡县郊区十五个村庄,全部划归新乡市管辖,以发展新乡市的经济和经济。在平原省行政区划被废止之前,新乡市共有22个国有工厂、5个公私企业、24个国有店铺、36个供销社和14个国有商业公司;目前,民营企业已发展到多个,有小规模的小商贾和手工艺人余人。三年来,上海的经济总量从一九四九年的一千五百亿元(旧货币)增加到五百五十六一亿元。
安阳作为平原省的第二大城市,在过去三年的发展中,全市的工业总产值达到.6元,尽管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比一九四九年增加了二十多个百分点,但与新乡市的工业总产值比起来,还是差了一些。
在产业层面,在平原省取消之前,新乡市有42家10人以上的生产企业,总投资万元,最大的亿,最小的万;员工人,包括23名到50名员工,8名50名到名,8名名到名,两名名到0名,一名0名员工。从生产类型上看,纺纱,织布,染色,机器制造,面粉,发电,自来水,炼油,烧砖,酿酒,制药,骨胶,电池,印刷等十四个行业;从工厂的属性来看,一共有二十二家,五家是公营,四家是合伙企业,十一家是私人企业,产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例如:平地机械厂的水机车,从七人五辆增至五十辆,解放后的损耗率只有十二,现在下降到了0.八五,华北地区的水轮品质是最好的。”另外,新乡市商业发展很快,「解放初手工业和商业只有家,现在已经扩大到家,家小商贩,几乎翻了五番。”
新乡市在平原省成立后,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机遇,但随着平原省的取消,新乡市在其首都的位置上失去了主导作用。为此,新乡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平原省撤销后新乡市可能发生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草案)》、《平原省撤销后新乡市手工业、商业可能受到的影响与困难以及我们的处理意见》、《平原省撤销后新乡市手工业、商业可能受到的影响与困难以及我们的处理意见》、《平原省撤销后新乡市手工业、商业可能受到的影响与困难以及我们的处理意见》、《关于取消以后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二)人口增长和加速城镇的发展
新乡市是平原省的首府,其发展的步伐也是越来越快。因「人口骤增,现有住房不足,造成大规模兴建,三年内,市区兴建二万多所房子,一九四九年末,建业劳工三百名,到一九四九年末,已增至六百二十九名,是整个城市的二十二.六...建筑业不但发展了建筑,也促进了许多工业和工业的发展。”
新乡市成立后,政府机构的数量猛增,生活用品和其他需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这是我们城市发展的一个根本特征。一九五二年末,新乡市的总人口从五十万增长到十五万,城区从十七平方公里扩大到七十二平方公里,工商人员从五百多家增加到三千一百多家,小学也从二十三所增加到六十二所。
新乡市人民政府在撤销平原省行政区划时,曾说:“新乡市的发展与工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但发展得这么快,这么明显,都与省会的建设息息相关。”本市许多产业的发展,都是由于城市发展的原因,也是为了满足省里的需求,在三十六千名常住居民中,有一一一一万多名的直辖机构和直属机构的工作,大约有一万一千一百多个,其中有四十三个产业,二千三百多个,其中有六千多个产业,其中有一千一百多个,有二千八百多名工人。另外,本市还有二百五十九家小商贩,以供给政府的食品业占了四分之三,而市内的手工产业,则以棉织、针织、印染、弹花、轧花、焊接、电池等七大产业的二百四十多人。”
平原省成立后,除了实施黄河大坝的大范围修缮之外,还实施了一系列的“引黄灌溉、济卫”项目,并启动了“百姓胜水渠”,将主干渠至新乡城外与卫河合流,既是平原省黄河治理的一项重大措施,同时也为新乡市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石。“一期的建设,在一九五一年年底前就会完工。这样就能灌溉新乡和获嘉二十三十万多公顷的土地。一九五三年,当该项目完工时,灌溉新乡,获嘉,涉县,原阳,延津,博爱,武陟等县,八十六万多公顷的土地。有了导流和护卫,又能确保卫河两百多吨的船只长年航行。四面八方都可以用来发电。”
三、政治因素与省府的位置关系
新成立的平原省,面对着诸多挑战。因此,把它当作一个省级的省府,对于它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所以,把省城设在新乡市,有很大的政治原因。另外,新乡市作为省会城市,其在财政、治黄等诸多问题上都有欠缺,这也证实了,在省城选择中,政治是最重要的。
第一个原因是:新乡市缺乏足够的内聚力。对此,新乡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在平原省的撤并中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新乡市和河南省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尤其是在经贸上,我们和河南省的很多地方都有很好的关系...很多的工业产品,比如皮革,都是从河南供应的,而我们和平原省的东边,却没有郑州,开封,许昌,漯河这样的地方。”
“党中央关于取消平原省的决议,完全正确,必要,适时,由于平原省处于三个省份的交界处,缺少一个经济枢纽,因此,要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发展,的确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障碍。”
另外,湖西专区和安阳专区也表明,该专区与新乡市之间的经济关系并不十分紧密:“因为湖西专区历来是山东省管辖,与济南和济宁有很大的经济关系,但与新乡却几乎没有什么关系。在过去的数年中,虽然该区域已划入平原省,但人们在济南举行的物质交换会议上,依然维持着原有的经贸关系。但由于政界不能完全统一,商业体制又分为两个省份,因此规划上的问题也很多。”
《平原日报》评论说:「安阳地区与开封和郑州地区的经贸关系很好,农民的主要生活必需品如纱布、糖、纸、药材等,大部分来自南方,山货、棉花等都是从北方运来的。
这说明新乡市虽然作为豫北地区的经济枢纽,在其作为一个平地省的首府以后,发展迅速,但仍无法形成强大的经济凝聚力。因此,作为一个没有建立省份的地方,它所管辖的地域缺少认同,在平原省恢复、经济稳定、社会秩序稳定、全面经济大发展、中央人民政府进行了全省范围内的行政改革、平原省的取消、平原省的历史使命的结束。
第二个是治理黄河的工作:不能实现对黄河治理工作的集中管理。华北政府的主席,在一九四九年十月三十一日,向内阁报告说:「在实行黄河统一的管理方案之前,黄河水利委员会,是华北、华东和中原三地共同组建的黄河水利委员会...由于中央政府已经设立了这个机构,故立即划入中央人民政府水利局管辖。”
当时,华北人民政府虽然要解散了,但其对治黄州的统一经营意图却昭然若揭。平原省湖西专区和新乡专区(焦作专区)和菏泽专区的治理工作都很繁重,他们也各自提出了对治理黄河工作的意见。
湖西地区则主张:“治水是湖西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因两府治河,步伐往往不协调,将来若要彻底治理,必须实行一个统一的政区。”
新乡专区则提出:“黄河线长达六百多公里,既要控制黄河洪水,又要实施根治黄河和发展黄河的重大项目,又要团结黄河南边的民众,才能团结一致,共同治理黄河。这个问题关系到整个地区的人民的生活和财产,关系到我们的经济发展。”
荷泽专区则说:“东平湖,运河,黄河和内陆的分支,以前都是由各方协商,合作经营,但是由于工作节奏的不协调,造成了一些工作上的损害。”
黄河纵贯平原省,又未建筑,平原省建之时正值秋天,雨水较多,所以必须加强治理。人们把黄河称为“铜头铁尾巴,豆腐腰”。而“豆腐腰”就在河南和平原的管辖范围内。那时,黄河水政委员会位于河南省首府开封市,平原省水务局负责治理黄沙,其责任主要集中在新乡市,负责全县的治黄工作,同时,平原省管辖区域内的水灾、加固堤坝、灾后恢复等工作,都要上报平原省的河长,然后上报给黄河水利部,这对治理工作的整体控制是不利的。
四、废除平原省对新乡市的影响
一九四九年八月,中央成立了平原省,并以新乡市为首府。新乡市因其作为省会的优越位置,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契机。年11月,平原省的工作结束后,新乡市因取消平原省的行政区划而丧失了其省会城市的主导作用,其发展的有利环境也逐渐丧失。在新的发展态势下,新乡市委、市政府针对本市重工业、轻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现状,制定了相应的改革计划,使新乡市的经济实现了快速的转变。新乡市在平原省建制取消后的数十年间,其经济发展状况表明,新乡市的城市经济发展相对比较顺利。
(一)新乡市在省会城市中丧失了主导作用
新乡市在平原省成立后,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契机。拿新乡市的工业总产值来说,一九四九年十月十二日,平原省人民政府把新乡县郊区十五个村庄,全部划归新乡市管辖,以发展新乡市的经济和经济。在平原省行政区划被废止之前,新乡市共有22个国有工厂、5个公私企业、24个国有店铺、36个供销社和14个国有商业公司;目前,民营企业已发展到多个,有小规模的小商贾和手工艺人余人。三年来,上海的经济总量从一九四九年的一千五百亿元(旧货币)增加到五百五十六一亿元。
安阳是平原省的第二大城市,经过三年的发展和复苏,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元。尽管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比一九四九年增加了20多,但同新乡市的产业总产值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新乡市的都市范围逐步扩展,“从五十万增长到十五万,城区从37平方公里发展到72平方公里,商人从五百多家发展到三千一百多家,小学也从二十三所增加到六十二所。”
平原省人民政府发布了撤消行政区划的通知,新乡市很快就会与河南省合并,从而丧失其首都的优势。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新乡市已经开始了一场新的城市变革。
(二)新乡市城市的改造规划
新乡市委、市政府对这一决定和建议表示了拥护,并呼吁全市人民“大力支持这个决定和提议,要“广泛深入的发动各界群众,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的时事教育、前途教育和当前工作,深入宣传中央撤销平原省建制的决议,统一各界群众的思想认识,提高各界群众的思想觉悟,克服各种脱离实际的、与当前形势不相适应的思想情绪。”
同时,为了新乡市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的发展,中共新乡市政府在一九五二年十一月十九日,“立刻组织一场以大力发展和支持撤县的政策,了解撤省的重要性,并坚决做好今冬明春工作为内容的大规模群众运动,以便发动全市人民正确认识撤省意义,为前途树立信心并正视产生的一定临时困难,想出办法订出具体解决计划渡过临时问题,求得今后有计划地稳定的发展。”
《平原省撤销后新乡市可能发生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草案)》随即出台了《平原省撤销后新乡市可能发生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草案)》:“宣布取消后,广大市民和广大的机关干部都有很大的变化,商人(尤其是与政府关系密切的行业)对经济前景可能失去信心,悲观悲观,工人、店员、独立劳动者及一般小商小贩将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活产生忧虑,消极悲观,工人、店员、独立劳动者及一般小商小贩将会对自己的专业生活产生忧虑,普通干部会顾虑市的级别下降与工作职位下降,对这些情况必须充分估计,并用各种办法解决各界群众的思想问题,变负面情绪为积极行动,以减少撤销后的波动与工作中的损失。”
因此,新乡市委、市政府针对工业的具体特点,从重工业、轻工业和商业三个层面,分别提出了具体的改革计划:第一,重工业。新乡市的产业根基很好,“平原省的资本密集型企业,以安阳和新乡为中心...解放前,新乡市有一百六十七个厂,有纱厂,面粉厂,炼油厂,发电厂,铁厂厂,厂厂厂个,工人人。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在创建首都以后,得到了快速发展的机会。随着平原省行政区划的取消,新乡市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冲击。新乡市以重化工为主,为推动全市大型企业的稳定发展,市委、市政府按照不同类型,将全市的大型企业进行分类,并在全市范围内,制订出相应的产业改造计划。
其次就是手工制品和商贸。“解放前,手工业和商业只有个。现在(一九五二年十一月),小商贩二百五十九个,增长了五番。随着平原省行政区划的取消,新乡市将失去首都的地位,人口、城市建设等都将面临巨大的压力,而各省的商业公司和国有企业也要搬迁。所以,“许多以供应机构和建设为主或以加工订货为主的工业,必定会受冲击...根据统计,我市直接、间接依靠省级国有贸易公司加工、订货及供销机构消费及建筑需要的私营工商业有49个行业、户,占全部私营工商业的82%,从业人员共人。为政府机关提供的小商小铺共有家,约25.9%,约有0名员工,经省府废止后,主要经营单位的消耗量将下降60%。据估算,供给的建筑物会下降40%到80%...手工业、商业和小商界的工人中,大约还有名临时或半身不遂的工作。”
(三)新乡市的经济转轨问题
第一,新乡市的改革开放政策具有良好的执行环境;平原省的恢复工作,是一个很好的环境,也是一个很好的环境。
平原省人民政府在第十九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决议取消平原省的行政区划之后,就成立了平原省的收尾和移交办事处,并提出:“凡隶属平原省的县、市、县(矿区)人民政府,凡涉及到以前平原省的工作结束或移交问题,都可以由平原省处理。”
到一九五三年二月,这个办很好地把平原省和各专区市的机关干部和他们的家人都安排妥当,“全省各单位的工作都安排妥当了,对干部的问题也都妥善解决了。”在分配工作中,“一直坚持抓着思想上的领导,认真地处理好了干部的遗留问题和现实问题,突出了干部要服从组织,要服从于政府,这就形成了对干部工作的统一和准确的理解,从而使一万多人的工作更加顺畅。”
平原省在处理好了问题后,设立了收尾、移交办事处,既可以解决新乡市在“省直领导企业”改革中遇到的难题,又能很好地安排到新乡市的职工和家庭,这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和有益的支撑。新乡市在平原区的灾后重建工作中,也在大力推进城镇的经济发展。平原省和新乡市在这一领域实现了共赢。
另外,新乡市也采取了两项举措,即:主动地与平原县的灾后重建工作和其本身的城市经济改造计划相结合,分别是:
首先,制订方法,并进行积极的调动。新乡党委制订了“技术进步,质量提高,成本降低,面向农村,自力更生”的政策。同时呼吁所有的手工艺人和企业工作者,都要积极地调整自己的产业,寻找解决办法。
其次,移民到乡村。目前,新乡市已有将近名工人或半失业者,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影响到了当地的社会安定。所以,新乡市召开了一次讨论会,专门为那些刚进城,家里有地的人,提供政策支持,让他们重新投入到工作之中。
第二,对新乡市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新乡市在新乡市划入河南省之后,在“一五”规划时期,对轻纺厂、机器行业进行了较大的发展,年,上海中原毛巾厂、上海永盛丝光厂、上海正大厂,年成立了新乡市棉纺织厂。一九六○年,新乡化纤等企业相继建立。新乡市“一五”时期及以后,由于新乡市委和市人民政府在平原省行政区划撤并时期制订的发展战略,而在此基础上,获得了明显的成果。新乡市自那时起,经济持续发展,轻工业、电子工业、材料工业等行业相继建立起来。应当注意,河南省自一九五二年十二月一日起就对新乡市实行行政管理。
新乡市委、市政府在新形势下,针对工业、轻工业、商业的特点及发展现状,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新乡市的改革计划,虽然草率,只有三个方面,但却是根据平原省人民政府的实际情况,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来的。此后新乡市的发展情况充分说明了上述改革举措的合理性,平原省撤并后,新乡市比较顺利地完成了城市经济的转变。
随着平原省行政区划的取消,新乡市由河南省管理,新乡市作为平原省的首府,其城市的发展将会受到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新乡市委、市政府根据新乡市的经济基础和发展情况,提出了一些比较现实的经济转轨计划,对新乡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虽然已经丧失了其作为省会的主导作用,但却没有出现经济放缓乃至停顿的情况。
新乡市的经济转轨对平原省原属地区和直辖市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此外,在新中国建国之初,各省的行政区划分改革中,平原省是最早期的一个,而新乡市的经济转轨,也为张家口(察哈尔省会)、承德(热河省会)等过去具有省会优势的省会,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转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