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四川成都,有一个重要的节日,那就是每年的正月初七这一天,人们都有人日游草堂的习惯。
据《四川民俗大观》一书中记载:四川人过年期间,旧时大多喜欢游庙、游山、游名胜古迹。特别是大年初一,有些地方的人都争先去寺庙烧第一柱香,认为可以带来好运,称头香。而游庙中,最有名的便是人日游草堂。
成都的草堂指的就是杜甫草堂。而所谓人日,就是传说女娲创世时,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以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说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称人日。
那么,我们唐朝伟大的诗人杜甫,为什么会去成都?他的草堂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后世的成都人们又为什么会在人日这一天纪念他?
最重要的,究竟是什么样的生活环境炼就了杜甫,使他被后世尊称为诗圣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杜甫的成圣之路吧!
01奉儒守官,诗为家事
杜甫出生在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距离洛阳城七十六公里,素有东都锁钥之称。
在他出生的时候,正是唐朝欣欣向荣时期。
在杜甫的家族世系里,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叫杜预,他是杜甫的十三世祖,京兆杜陵人。
因此,杜甫又常常自称为京兆杜甫、杜陵布衣。
京兆原是西安的古称,为汉朝京畿都城地域的名称。而杜陵,则在西安市的东南,古时为杜伯国,秦朝时期为杜县。后来由于汉宣帝刘询的陵墓葬于此地,便改为了杜陵县。
杜预,西晋王朝时著名的政治家,他不仅精通经济、法律、天文、算学、工程水利,而且还以军功、政事、学术闻名于世,简直是一个全才。
《晋书杜预传》称赞他:昔之誓旅,怀经罕素。元凯文场,称为武库。意思是说他的才华,像一个武器库一样应有尽有。
虽然杜甫与先祖杜预相隔了四百多年,但是,在杜甫的心里,他一直对这位先祖充满了自豪之感。
杜预的儿子杜耽,在晋朝时期被任命为凉州(今甘肃武威)刺史。杜耽的孙子杜逊又在东晋初年南迁到了襄阳,任命为魏兴(今陕西安康西北)太守。因此,杜逊便成了襄阳杜氏的始祖。
杜逊生儿子杜乾光,杜乾光的玄孙杜叔毗又为硖州(今湖北宜昌)刺史。叔毗的儿子杜鱼石,隋朝时为获嘉(在今河南省新乡市)县令。到了鱼石的儿子杜依艺,又被任命为巩县县令,因此,便举家迁到了河南巩县。
后来,杜依艺在巩县生下了杜审言,即杜甫的祖父。
杜审言年轻的时候,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人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
杜甫常常为有这样一位祖父而感到骄傲。他在儿子杜宗武生日之时,写了一首诗,并在诗中告诫儿子说: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
杜甫的父亲叫杜闲,官职为奉天(陕西乾县)县令。母亲出身于魏晋时期著名的清河崔氏,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所以,杜甫的童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洛阳姑母家度过的。
纵观杜甫的世系,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他的祖先大多数都是当过太守、刺史、县令一类的官员,这在当时,这样的家庭,不用缴租税,也不用服兵役,享有许多的封建特权。所以,一直以来,杜氏家族,自杜预就一直守着奉儒官官的理想。
所谓奉儒守官,就是通过做官入仕的途径,把儒学的精神传统继承发扬光大。
02贤良盛族,无忧童年
杜甫出生的巩县,距离洛阳城也只有七十六公里,素有东都锁钥之称。
杜甫的母亲出身于魏晋时期著名的清河崔氏。杜甫的外婆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重孙女,即太宗第十个儿子纪王李慎的次子义阳王李琮的女儿。后在武则天时期,由于皇室子孙起兵李慎受到株连,致使没落。
由此可以看出,杜甫也算是唐太宗的第六代后人,他的身上也多多少少流淌着李唐皇室的血液。不过,虽然杜甫与李唐皇室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姻亲关系也已经非常遥远了,与那些李唐皇室的嫡传子孙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别,高低贵贱也已经完全不同了。
杜甫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所以,年幼的杜甫一直由洛阳的姑姑抚养长大,姑姑待他比亲生儿子还要好。
在杜甫很小的时候,有一回生病了,一直不见好。紧接着他姑姑的儿子也生病了,手足无措的姑姑只得寄希望于女巫,找来了当地女巫算卦,女巫说:只有将孩子放在屋内的东南角病才能痊愈。于是,姑姑便把自己的儿子挪开,把杜甫安置在东南角,结果,杜甫病真的好了,姑姑的儿子却夭折了。
虽然这个故事听起来有点迷信的说法,但是从中可以看出姑姑对杜甫的照顾非常细心,将他视如己出。
在杜甫三十一岁的那一年,他的姑姑去世了,杜甫亲自为姑姑服丧,并为姑姑撰写墓志铭,尊姑姑谥号为义,称姑姑为唐义姑。
也正是姑姑的这种大爱的品德无形之中在影响着杜甫的思想人格的形成,使他在后来面临苦难之时,都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