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孔雀蓝和国防绿一样绚烂听4位文职战友 [复制链接]

1#

来源:中国国防报

转改文职,为因种种原因需退出现役的军人开辟出新的道路,让矢志国防建设事业的人有了新的选择。然而,转改文职,并非只是换身衣服那么简单。他们更需要面对的是身份、职责、心理等方面的变化,个中滋味,只有亲历者自知。转眼,首批转改人员进入文职战位已半年多,他们有哪些感悟?让我们一起倾听他们的诉说。

江苏省军区政治工作局干事徐殿闯:“真正干事的人并不过分纠结身份”

时光如流,我从宁夏转文职到江苏省军区工作已逾有半年。年5月底,我来省军区报到,遇到几名和我一样从外地转改回来的战友,得知我从原单位政治工作处主任岗位转改回来,大家表情里透着一丝惊讶。

战友们的惊讶,让我有些不自在。年8月,习主席对时代楷模王继才的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后,在全国掀起学习热潮。王继才的事迹就发生在江苏,认真学习他们夫妇爱国守岛32年的事迹后,我被这种强烈的爱国情深深震撼。我问自己,投身转改是为了什么?要怎么做?我是因为不舍军营,想要继续完成兵之初的信念,所以留下。投身转改就意味着要继续扛着责任和担当,过去的成绩和荣誉都已归零,只有以时不我待的精神赶超才能在新岗位上有所作为。

转身是为了更好出发。现在,你问我值不值,我会告诉你一切值得,转改带来的变与不变都是收获。

23年军旅生涯,多个日夜,变的是时间,不变的是情怀。从一个初中生、农家子弟,一步步成长为正团职军官,是部队培养了我。转改文职是国防事业的需要,必然要有人脱下戎装换个身份继续奋斗。如果都不愿意转改,军队战斗力如何增强?服务保障能力怎么提高?强军目标如何实现?新时代赋予文职人员新的职能使命,各项政策逐渐完善,每个人都像现役军人一样为强军事业贡献力量,文职岗位也会有所作为。

公里到公里,变的是距离,不变的是责任。过去原单位在宁夏,距离江苏公里。每年回家次数有限,不能尽孝父母膝前,常伴妻儿左右,心中着实愧疚。现在回趟家只有公里,待文职人员配备到位之后,不赶上大项任务、值班等情况,周末就能够正常休息。这得益于转改文职带来的红利,家国已兼顾,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担起责任往前冲。

从现役军人到文职人员,变的是身份、是环境,不变的是组织的关心支持。去年12月,我到老家办理落户手续。在排队领号时,我拿出原有的军官证试探地问工作人员“能不能走军人优先的通道?”“不好意思,您已经退役了,按照规定不能优先。”这样的情况有很多,刚开始我也曾因此而心存芥蒂。可半年来,单位领导同事工作上的帮带、在家属工作问题上各级领导的关心、住房优惠政策的支持,早已抵消了身份变化带来的不适应。身份带来的附加值是暂时的,干事的人并不过分纠结身份,这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更是转改以来最大的收获和心态改变。转改就是要既换装也换脑。我相信,只要认真履职,一样能够找到穿军装时的感觉,受到同样的尊重。

河南省新乡市牧野区人武部政工科长张英波:“那一刻,我感到自己的选择没错”

每到走留时,必有问讯人。最近和几位老战友交流,说话间大家绕不开的莫过于要不要转改,转改值不值等话题。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不能给他们答案,只好把这半年多的心路历程“曝光”供他们参考,自己也好查漏补缺。

年6月,由于编制体制调整,我面临走与留。是自主择业还是转改文职?我给自己算了笔账:职务正营、兵龄20年,转业到基层人武部,职务直接到天花板,工资可能和原来相差无几。自主择业我能做什么,一切也是未知。一时间,进退两难。

一次周末返营的车上,妻子忽然对我说:“心里不想离开部队,要不就转文职吧。”“为什么这么说?”“刚才军号响了,隔得那么远,声音很小,你却一直在侧耳听。”妻子的话点醒了我。个人账算得再清楚,也抵不过对军队军装的热爱。年2月,我向组织递交了转改文职申请。

经过申请、批复公示等一系列程序,3月我转改来到牧野区人武部政工科工作。投入工作后,我发现自己曾经了解的人武部早已“面目全非”,现在每天忙得团团转:上级有检查、通知,地方有会议;兵役登记、民兵整组、军民融合、优抚慰问等事项,需要逐一落实;工作具体责任到人,标准更严更实。

人武部怎么和部队一样忙?党小组会上的集中讨论,解开了我的困惑。人武部作为沟通部队和地方的桥梁,“面向三军,服务打赢”的责任也越来越重要。从来为武少安闲。军队的性质,强军改革的进程、军人天然的使命都决定着要想做好每项工作就要以时不我待,敬业奉献的精神去拼。思想疙瘩解开了,工作方向也就更明确了。

从最初的无从下手,到身边人对我转改的不解甚至同情,我也曾有过怀疑。现在,转改半年多,我想说转改值得。

年征兵工作中,我遇到一个害怕部队太苦而不敢报名的大学生。我把自己在部队的经历讲给他,鼓励他试试。听了我的讲述,他的眼神亮了,告诉我他不想以后后悔。虽然不能够冲锋在前,但做好每一次征兵宣传,选送好每一个优质兵员也是换种方式为国防事业助力。如果当初离开,恐怕没有机会参与这项工作。

任职后不久,人武部受领任务保障演训部队过境。因为了解部队需要,部里指派由我协调地方资源,严格落实协调饮食、住宿、车辆维修、村庄交通保障、不易通行路段标示等细节问题,顺利保障了演训部队通过。队伍经过时,一位上校向我敬礼。那一刻,我感到自己的选择没错,我为自己自豪。

回顾转改以来的经历,文职并不像一些人所言没有盼头,在我看来它反而更有“嚼头”。“学问贵精专”,工作也是同样的道理。摆正工作态度、放下原来的身份意识,主动作为必然能够在改革强军中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发挥光与热。文职虽不是现役军人,但履职履责的意识早已经融入了血脉。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敬业奉献的追求。

山西省潞城市人武部政工科干事申江森:“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转文职会有什么变化?没转改之前,我觉得就是换个岗位需要适应新环境。转改后才明白,最难面对的不是环境的变化,而是对自己的再认知和重塑。

年6月,我到人武部报到,正好赶上“民兵整组工作规范现场会”。清晰明确的流程、规范有序的训练,让我对后备力量建设有了新的认识。演练间隙,一位民兵问我:“武装工作到底是什么?”面对他,我哑口无言,在人武部的第一场“考试”我得了不及格。

7月,人武部组织基干民兵群众性岗位练兵比武竞赛活动。在原单位我曾多次组训,于是主动请缨。活动中,我认真组织训练,在一些课目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在组织实弹射击训练时,我把训练重点放在精度射击上,没有扎实抓基础训练,导致最终成绩不理想。部长知道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民兵训练,抓好基础才能更好提升质效。只讲理论上的可行,忽略民兵素质能力参差不齐的实际,只会事倍功半。”

年末,写总结时回想起这两次的“考试”失利,我不禁庆幸。正是最开始的失利,让我找准了自己的短板弱项、改变了我对武装工作的认识。文职是专职,要从“新兵”开始,国防动员等武装工作是国防大厦的基础,作为专职人员要学得还很多。你要是问我不变的地方?我想应该是和大多数选择转文职的人一样:因为不舍军队军装,所以留下。既然选择了留下,就要时刻怀着与强军同行的信念,扑下身子干好本职。就像诗人说的: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吉林省延边军分区政治工作处干事李绍尉:“现在,我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