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
名校荒漠的郑州,最近在教育领域大动作不断。
01
河南正在疯狂建“大学”
跨省异地建立分校的路近乎被堵死,为丰富教育资源,河南唯有另辟蹊径。最近两年,河南在教育资源的布局上,自救的同时也不忘寻求外援。
9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学郑州研究院的签约揭牌仪式在郑州隆重举行。
8月21日,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受聘出任郑州大学河南音乐学院院长,此举极有可能是为下一步郑州大学河南音乐学院成为一所独立的本科院校作准备。
哈工大郑州研究院研究中心
此外,已经确定落地河南的名校研究院也不在少数。哈工大郑州研究院一期已投入使用,上海交通大学郑州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郑州研究院、武汉大学郑州研究院、香港大学中原研究院与河南的合作分别进入不同阶段。
与此同时,省内学校掀起更名潮,信阳师范学院更名信阳师范大学,新乡医学院更名河南医科大学,中原工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的更名已被提上日程。
今年6月份,教育部批准,脱胎于郑州轻工业大学易斯顿美术学院的郑州美术学院已经成立。
如果不出意外,这种通过“资源整合和分立相结合”的方式,后续还会涌现郑州大学河南音乐学院、郑州大学河南体育学院和河南大学河南戏剧学院三所新的本科高校。
一系列动作下来,看得出河南引进人才和补齐教育短板的决心。河南高校队伍扩容的力度有多猛,从以下数据中也能略知一二。
截至6月15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所,含本科院校所、高职(专科)院校所。相比年5月底,全国普通高校新增61所,其中本科高校减少5所,高职(专科)院校新增66所。
从数据上可以看出,从年5月份到今年6月15号一年稍多的时间内,全国新增61所普通高校。
增量上,河南独占12所,瓜分了增量的两成,湖南和新疆并列第二,增量为7,云南以6所高校增量位居第四。
总量上,河南以所普通高等学校总量反超广东,与江苏齐居第一,共同成为高校规模领跑者。
然而这所学校中高职(专科)院校的数量就有所,本科院校的数量是58所。整体看起来数量不少,但是职业院校数量占据了绝对主导。
把全国本科院校的数量进行排名,郑州的数量优势就不再明显,江苏仍然牢牢占据第一,但是郑州就滑落到第九。
事实证明,层次越高的大学排名,河南的名次就越靠后。国家级重点高校河南没有一所。河南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是河南只有大学,但没有好大学。近两年来河南不断与名校合作建立研究院也正是为了补足教育短板。
02
河南高校缺的是质量
而这个短板,就是提升大学的质量。
环顾全省,一本的院校屈指可数,还有不少院校号称一本其实只有部分专业是一本,这些所谓的一本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不久前由二本升上去的;更让人不解的是有些学校的一本专业在省内按一本专业招生,在省外却以二本专业招生。归根结底,还是好大学好专业太少。
河南没有一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大学,唯一的一所郑州大学,基本还是因为出于对“每省好歹得有一所”的考量给的。河南考生要想上就需要走出去。在河南考大学要承受比其他省份学生更严峻的升学压力,一个普通二本的学生如果放在北京、上海、天津等难度低的地区高考,上个甚至都没问题。
高校教育资源的欠缺,已经严重影响到河南的方方面面。
因为教育、产业、人才是高度相关的。缺乏科研基础,河南高精尖产业难以发展,进一步导致当地人才流失严重,如今河南流出人口数量已超过万,对普通人的吸引力都在下降了,高端人才更是十分稀缺。
河南省会郑州在年-五年间,年均流入人口大约为40万。而去年人口增量是8.6万人,严重缩水的人口增量还是在尉氏县的两个乡镇划入航空港区基础之上实现的,否则年郑州的人口增量只会更少。
存量人口时代,全国都在放低落户门槛甚至无门槛抢人时,郑州明显失去了城市竞争力。啥是城市竞争力?学者们众说纷纭。
邦君比较赞同的是于涛方提出的一个观点:一个城市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城市相比较,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以创造价值、财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虽然这个定论无法精准量化,但是可以直观感知。当一个高端人才来到一个城市很难找到与他才学相匹配的高附加值工作,拿的的薪酬比在其他城市工作的同学要少,未来他的孩子因为高品质教育资源有限还会面临竞争更为惨烈的高考。
在同体量、同级别的城市竞争中,这种城市在人才、资本、技术等资源的争夺中就会弱一些,竞争力也就低。越是高端人才,他的选择越多,那么最先弃选的就是竞争力低的城市。
03
河南在教育上的投入明显不足
没有好大学的河南可以说进入到教育、产业、人才的死循环。这个问题,甚至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崛起的最大障碍。
没有国家级的好大学,就不得中央财*的大力支持。
没有中央财*的经费支持,单靠地方财力,大学教育就落后。
教育水平落后,就会缺乏高端产业,留下的就是效益低下的低端产业。
产业低端就很难留住本地的高端人才,也难以吸引外地的高端人才。
没有人才,经济发展更低,就更没有财力去支持建设好大学。
很明显,这几年河南一直在努力打开这个死结。但是,河南改善高等教育困境的热情很高,但在高等教育的财力投入上似乎不是很足。而教育经费往往直接影响了一所高校的科研水平和教育质量。
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