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刘震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河南文 [复制链接]

1#

“写作最重要的是目光,反而不是文学。比如像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甚至天文学、*治学。不同的学科对这个世界有各自的阐释,你只有知道的多了,才知道自己要写些什么。我三年才写一本书,两年起码是在读书。”被问及写作最重要的是什么时,刘震云说道,“有两本书必读,一本书是‘书架上的书’,还有一本书是‘生活这本书’。有时候我不写书,就读生活这本书,到不同的地方去看看。我不爱买东西,也不会买东西,但我爱坐在街边看。因为每个人走过去,都有他的心事。”

刘震云资料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说到现在年轻人读书很少时,刘震云表示,首先不能说这些年轻人不读书,他也在拼命的读,读的是生活这本书。再比如,通过用手机、玩游戏等也在不断地看“书”,内容也很是丰富。能把这本书读好,也不容易。

另外,刘震云建议大家有时间不妨多读一读“书架上的书”。比如,亚里士多德、黑格尔、伏尔泰,中国的孔子、老子、庄子。好书跟一般的书最大区别,就是这本书里的“目光”比我们要长远。

年5月,刘震云出生于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刘震云在儿时并没有作家梦,农村出身的他连理想都特别务实,第一志愿是当不会饿肚子的厨师,第二志愿是加入热闹的乡村戏班帮他们敲梆子,第三志愿则是当一名乡村老师。

而在20岁之前,刘震云也确实按照自己心中理想的人生轨迹不断行进着,年,14岁的他在乡村土生土长,有了一副健康的体魄,借着身高优势前往甘肃参军。

五年的军旅生活塑造了他坚毅的品格与良好的生活习惯,年复员后,刘震云实现了他的人生理想之一,回到了河南老家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

乡村平静安稳的生活虽然美好,但年轻的刘震云渐渐有了不安分的心思,男儿志在四方,又怎能一辈子在老家这三分地里安于现状?他的舅舅告诉他,只有走出去才是改变命运的方法,刘震云深以为然。

恰逢高考重新开放,刘震云抓住时机,发挥了自己笨人的本色,一步一个脚印地勤奋学习,白天上课已是十分疲惫,晚上仍然坚持夜夜复习。

努力加上天分,他笨拙的付出有了回报,同年,刘震云以河南省文科状元的身份考入了北大中文系,跨过这中国最高学府的门槛,人生也自此出现转折。

在北大勤奋学习数年,年毕业后,刘震云进入《农民日报》工作,但这仍不是他为自己选择的终点,在报社进行了五年的积累后,刘震云的创作才华开始进入井喷阶段。

年,他开始在《人民文学》发表《一地鸡毛》等小说作品,其后《温故流传》、《刘震云》、《手机》等作品相继出世。

他的作品无不充斥着过往乡土生活的印记,因此评价也褒贬不一,有人痛斥《一地鸡毛》不算小说,只是记录主人公一家生活的流水账。刘震云不以为意,仍然选择了最笨的一条路,持续地进行着风格突出的写作,最终塑造出了鲜活的人物形象。

刘震云的成功与他所信奉的笨人哲学是分不开的,他从不认为这世上存在着天生才华横溢的聪明人,而更喜欢十年磨一剑的笨人。

为了更好地阐述自己的笨人哲学,刘震云还曾在演讲中分享过自己的两位人生导师,他们并不是什么大教授和大学究,而是他的外祖母和舅舅,两个出生农村的普通人。

刘震云的外祖母只是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村妇人,却在十里八乡远近闻名。她身量娇小,只有一米五六,割麦子的速度却连身体健硕的男人也比不上她,小时候的刘震云曾好奇向外婆讨教秘诀,外婆却告诉他从来没有秘诀,只是在别人直起腰来休息时继续干活,她从不直腰,不割完所有的麦子绝不休息,因为她深知人的惰性,只要休息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一百次。

刘震云的舅舅则是一个出色的木匠,方圆四十里内没有人的木工活能胜过他。而在刘震云向舅舅讨教秘诀时,得到了类似外婆的说法,舅舅也并没有可以省力的捷径,唯一的方法就是花费比别的木匠更多的时间。

别的木匠花三天就可以打出一个箱子,而他则要花费足足六天精雕细琢。正是这种匠人精神为舅舅创造了好口碑,除此之外,就是舅舅本身对于木工活的痴迷与热爱,选择木匠作为职业并非全为了谋生,更是发自内心的喜爱。

他十分喜爱木匠活刨出的刨子花的味道,看到不同的树都会在心中盘算松木、柏木、楠木等不同特质的木材分别适合打造成什么样的器皿……

这就是刘震云口中的笨人,他们并非真正的蠢笨,也知道走捷径可以得到暂时的利益最大化,却并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而是埋首于自己擅长的领域,专注到底,以全部的时间与心力奉献给自己热爱的事业,也因此达到了他人达不到的境界与高度。刘震云的笨人哲学也可以说是一种百炼成钢的匠人精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知易行难的。

在刘震云的众多作品中,有一部小说以描写工作单位里的人情世故的小说,因为过于写实,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这就是《单位》。

有人如此评价这部小说:没有十年坐办公室的经历,就写不出《单位》这部小说,也即是说,只有充分的办公室生活经验,才能以真实的视角和感受创作出这部作品。

阅读这部小说,就仿佛走进了一家单位,你能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各种人物,也能看到经常发生在单位里面司空见惯的种种故事,在《单位》这部小说里,每种特定角色都有其特殊含义。

口腹密剑,善于钻营的老张,在职场上步步高升,一路青云。一方面,人前的老张是一个为人正派,态度谦虚的君子,保持着儒雅的形象。另一方面,其实他的内心无比张狂,看不上单位里的任何人,所有人在他眼里都有缺点,他能将所有人都骂上一遍。

老何是单位里常年受欺负的老实人,窝囊,谨慎,非常好面子,但内心极度自卑,也有野心,容易被一点小恩小惠而迷惑,却总是遭人利用,无法摆脱卑微的身份。

与老张一同进单位的老孙,一直惦记着老张高升后的职位空缺,但苦于无人扶持,只好有病乱投医,求助于对自己毫无帮助的老何,他的结局可想而知。

女小彭因为没有太长远的理想而变得无比张狂,谁都不放在眼里,是单位里的愣头青,无人敢惹;

女老乔,是单位的元老,总想以元老自居,想要赢得别人的尊重,却心胸狭窄,总爱偷翻别人的抽屉,不太受人待见;

而刚刚毕业四年的小林,曾经玩世不恭,不屑于参与那些人事倾轧,但很快在现实中灰头土脸地败下阵来,为了获得生活上的便利而奋发向上,不断表现自己。

发生于《单位》里的那些事,没有夸张的描写,也没有刻意的营造,完全就是一部写实性小说。通过一系列发生于单位里面的小说,构成了人们所经历着的江湖。一部《单位》,就是一部真实的职场写照,这里,有着真实或虚幻的人情世故,有着同事之间的勾心斗角,也有着貌合神离的惺惺相惜。

刘震云采用白描的叙述方式,将发生在单位里的故事真实地表现出来,这些人围绕着职位的升迁,单位福利的明争暗夺。

总体而言,就是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无所不用其极的人性阴暗面。如果不是常年在一个单位的耳濡目染,是无法体会那些人情冷暖的。刘震云不仅感受到了这些人情世故,还平铺直叙地表现出来,这需要读者的人生经历和洞察力的双重铺垫。

刘震云的《单位》,并没有点名是哪个单位,但读者看完这部小说。就像看见了自己单位,小说中那些形形色色的人,仿佛都在现实里面能一一对上号。

刘震云把创作姿态放的很低,对笔下的人物一视同仁,采取的是平等平视的态度,摒弃了抑扬褒贬,居高临下的姿态。他充分尊重每一个人立足于大众,表现的是平民的生活,没有谁好谁恶,体现的只是普通大众的一种生活状态。

不论是他早期的作品《单位》《新兵连》,还是年以后的《一句顶一万句》,作品主人公都是平民百姓。作者体恤普通人的灵*,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