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原观察郑州大都市区须融出三大转变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哪家医院最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ffxbdf/

□薛世君

有学者说,年是我国“都市圈元年”。随着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重点打造大湾区都市圈、国家发改委公布《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等,我国城镇化俨然进入了“都市圈时代”。近日,《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年)》(以下简称《规划》)发布,提出要按照“一核、四轴、三带、多点”空间格局建设郑州大都市区,引领带动中原城市群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城市群迈进。《规划》的发布,展现了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与周边区域融合发展的决心和信心,让郑州大都市区建设的号角愈加嘹亮,脚步愈加铿锵。结合规划内容和郑州发展实际,笔者认为郑州大都市区的融合发展至少应实现以下三大转变:

首先是由“城市蔓延”向“精明增长”转变。今天的一些大城市,陷入了“摊大饼式”、圈层式“城市蔓延”的空间开发模式,带来了耕地侵蚀、能源浪费、交通拥堵、房价高企、环境污染、生态服务功能退化等“大城市病”。发展都市圈旨在实现“精明增长”,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既突出内部的强核城市,又强调内部的协同发展。建设郑州大都市区,既要将郑州的非核心功能疏解到周边城市,通过市场建设统一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环境共治化,有效避免城市“过载”带来的“大城市病”,也要通过辐射带动作用,把更多机会让渡给周边城市,助推形成“多中心化”发展形态,周边城市的发展活力、人口承载能力也会不断增强。比如,近年来武陟县努力建设“郑焦深度融合首位节点城市”,助力武陟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在全省的排名从年第68位大幅提升至年的第11位。驾车驶出郑云高速嘉应观出口,武陟产业新城道平路阔、树绿草青,景观坡地起伏连绵,让人误以为身在郑东新区。再到新乡平原新区感受一下凤湖片区的秀美宜居,便会发现即便是*河天堑,也挡不住城市化的脚步。

其次是由“距离相近”向“心理相通”转变。实现郑州大都市区“1+4”融合发展,需要各地之间增强互融互补的意识和理念,打破行*区划限制,不局限于一时一地之得失,从城市空间距离的近,走向发展理念思路的近,心往一处想、拧成一股劲,实现整体提升、全面进步。在这方面,交通设施的互联互通是标志之一。一位在武陟产业新城上班的技术员就曾告诉笔者,他家在郑州西三环,从出门到办公室用不了40分钟,全程高速、从不堵车,“双城生活”感觉挺棒。在国际上,东京都市圈、伦敦都市圈蜘蛛网般四散延伸的轨道交通图让人叹为观止;在国内,上海的地铁修到了昆山,广州的地铁通到了佛山,北京地铁将延伸至北三县,深圳地铁将直通东莞……大都市区间的地铁互通不仅拉近了空间距离,也拉近了城市心理距离。目前,郑州大都市区内,郑汴、郑焦城际铁路已经开通,郑许城铁正在建设,前不久郑州地铁将通往新乡的消息也不胫而走,高速公路城际通行费的取消也已启动。本次《规划》更是进一步指出,推动高速铁路与城际铁路、市域铁路与城市轨道的无缝换乘,实现“三个15分钟”高效衔接,不禁让人对郑州大都市区内互联互通、亲如一家的未来充满憧憬。

然后是由“各自为战”向“抱团发展”转变。有学者表示,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意味着中国从一个单打独斗的城市竞争时代进入了一个区域协同和区域合作的时代”。一个健康有序发展的大都市区,总是会在区域内形成一定程度的产业协同和互补发展,使得要素能够在区域内合理流动且不会发生过多的内耗和外流,这样才能增强各城市之间的协同性,增强大都市区的整体竞争力。比如东京都市圈,东京聚集了管理、信息、金融等服务业,制造则主要分布在神奈川区和千叶区域。郑州大都市区的使命,就在于促使城市之间优势互补、协同,在于构建一个人、信息、资金充分流动融合的空间,构建一个“1+4”的发展联合体、命运共同体。前不久笔者在许昌、焦作、新乡采访时就发现,郑州的很多印刷企业集体转移到了武陟县詹店镇,郑州市金水区与新乡市获嘉县携手发展“飞地经济”,郑州很多餐饮企业的“中央厨房”设在了原阳,金大众生物、瑞光印务等企业的研发、设计营销环节依然留在了郑州……郑州大都市区若要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支撑体系,就要坚决避免资源浪费和区域内耗,坚持链式发展和错位发展,根据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形成差异化、特色化的产业布局,从而从“各自为战”走向“抱团发展”。

当然,仅有区域的融合、交通的贯通、产业的协同远远不够,生态环境体系的通盘谋划、协调与管治机制的健全完善等也是题中之义。《规划》的发布就像一次“空中加油”,聚力成势、因势成事,郑州大都市区定然未来可期。

编辑:彭长香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