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东方今报数字报刊平台人民资讯 [复制链接]

1#

「本文来源:猛犸新闻」

原标题:东方今报数字报刊平台

要在能源绿色化、农业和重工业上下功夫

实现上述两个主要目标,面临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等方面的问题不少。河南省统计局近日发布的全省绿色低碳转型数据分析报告指出,受能源自然禀赋影响,河南面临着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问题,如偏重的产业结构是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的主要掣肘,偏煤的能源消费结构加大节能降碳压力,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结构导致低碳经济发展保障不足等。

张占仓同样认识到了这些问题。他说,河南作为全国的经济大省,同时也是碳排放大省,以能源、农业、工业等为代表的传统产业仍然是碳排放大户,因而在实行绿色低碳战略的过程中任务十分艰巨。

在张占仓看来,要实现绿色低碳战略的发展目标,河南必须在三个方面下功夫:首先,就是在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把能源绿色化作为一个重大的举措进行推进。河南是燃煤发电占比最高的省份之一,在河南的能源结构中,其燃煤发电占到了发电量的70%左右,而燃煤发电又是碳排放非常集中的一个行业。为减少燃煤行业下一步的碳排放量,省里相关部门三年前已启动了相关研究,该研究10月份会结题。该研究的基本思路很清楚,就是在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把能源绿色化作为一个重大举措进行推进,集中向太阳能发电、秸秆发电、风力发电等方面转换,尽量尽快减少对燃煤发电的依赖,使得河南在绿色发电方面稳定且较快地降低碳排放量。其次,在农业低碳化方面会有较大的推进。河南是农业大省,各种农作物种植面积基本都在全国排名前几位,而农业本身碳排放量占比就比较大,因而,省农业农村厅在年初已经做了整体研究,现在已经出台了相关减碳方案。再次,就是做好重工业比重比较大的城市的减碳工作。在河南,洛阳、焦作、平顶山、安阳等地的重工业占比比较大,而重工业又多是碳排放比较多的一个行业,所以这些城市如何针对各种重工业情况来减少碳排放量,则显得很关键。是通过设备更新、通过技术改造还是通过转型升级来减碳?无论哪种方式,对河南全省的碳排放影响都比较大。

张占仓说,年之前实现碳达峰这是个硬任务,必须扎扎实实地去落实。“十四五”期间是河南启动“双碳”战略的一个关键期,也是一个转折期。在这个阶段,河南应该加大力度推进该战略,在不影响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情况下,为下一个五年计划减少一些双碳方面的压力。省委省*府对此也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现在工作的力度很大,也做了多方面的研究,下一步只要按照科学的方法推进,应该说实现碳达峰的目标没有问题。

储能行业会成为下一个风口

在《实施意见》中,对推动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格外重视,明确提出了“推进煤炭消费减量时代”,称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推进沿*绿色能源廊道建设,到年,我省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因地制宜推广应用储能、氢能利用新技术”。

张占仓分析说,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对传统发电方式冲击很大,而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非化石能源会得到很大的机会。而且,现在风电技术很成熟,成本也降低了很多,还可以直接并入国家电网,太阳能也可并网,两者在年和年发展速度非常快,远远超过了“十三五”制定的目标,显然更应该发展这些能源。

事实上,河南对这一块也非常重视。9月份,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发布《河南省加快推进屋顶光伏发电开发行动方案》,首批公布了66个河南省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并明确提出,要用3年左右时间,使全省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大幅提高。

从《实施意见》还可以看到,储能、氢能成为下一步推广的方向。这也使它们成为未来投资的方向。尤其是储能方面,更成为企业争夺的重要领域。

在今年下半年,河南储能产业及项目建设格外引人注目:由豫能控股建设的鲁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获得河南省发改委核准批复,位于新乡市封丘县的分散式风电储能项目进入交付阶段,开封市宣布投资建设全钒液流电池等储能产业园,中航锂电与平高集团拟在储能业务、系统集成方案和科技项目联合申报等多个领域达成全方位战略合作;此外还有不少上市公司也纷纷布局储能领域。

“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储能电站已被业界认为是新能源发展的下一个风口。”一位业内人士说。

“碳中和”产业园

应成为碳中和的主力

在《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提升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循环化水平”,并要求到年新创绿色工业园区15个。显然,绿色工业园区在绿色低碳战略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实施意见》中,还特别提到“推进三门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引领带动绿色产业发展”。该产业开发区在开发的过程中,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坚持节能减排环保原则,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从而上了今年1月份的国家发改委办公厅、科技部办公厅公布的31家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名单,这也是河南省唯一一家获此荣誉的高新区。

在绿色低碳转型中,全省多个产业集聚区不得不面对“绿色产业”的问题。怎么做?河南信阳的上天梯新材料(碳中和)产业园提供了一种路径。

该产业园是去年11月6日由信阳市与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签约合作成立的,是国内首个碳中和发展先行先试区,将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低碳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进行探索。

上海中创产业创新研究中心·未来能源与零碳经济实验室研究员张舒恺,在今年4月底的《园区打好碳中和“硬仗”的战略路径》一文中建议,长三角地区也应该探索建设类似的“碳中和”产业园区。

张舒恺认为,作为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和转型升级的新概念、新形态,碳中和产业园区是低碳、生态、绿色园区的“升级版”,与以往的低碳、生态、绿色园区相比,更注重园区建设的系统性(碳中和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双循环(园区内部小循环经济与园区之间大循环经济)、硬约束(各类与碳排放相关的检测指标或成为园区的约束性指标)和智能化(可随时监控能源利用和碳排放情况)。

张舒恺认为,碳达峰、碳中和时间的紧迫性、任务的艰巨性,要求中国必须牢牢抓住产业园区这一工业绿色发展和能源低碳化转型的重要载体,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循环体系、重塑园区形态,在实现碳中和进程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碳中和”产业园区,或成为河南产业集聚区的未来发展方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