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学校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是如此,孩子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亦是如此。
一个生性本本善的人是如何从性相近逐步转变成了习相远的?
后天环境是一方面,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也是一方面。
身为父母看着自己的孩子愈加偏离人性本善的轨道,他们有过失望,有过愤怒,甚至有过逃避,但是他们有没有真正静下心找过源头?
近日,河南新乡,一部价值多块钱的苹果7手机,让本无任何瓜葛的一个高中生家庭和学校门口的文具店产生了纠纷。
正是因为这部手机,15岁的高一学生被学校开除,随之而来的是孩子的父亲将学校门口的这家文具店给举报了。
这家文具店挣得都是黑心钱,把我孩子往火坑里推,导致我孩子现在被学校开除了。
文具店为学生提供代购业务,本身确实已经超出了自身经营范围,但是学生家长将全部责任都推卸给文具店,是不是有点过了?
学校附近商铺代购的弊端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已经发展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而“网购”也成为了人们继线下实体店购物后,全新的购物方式。
网购带来的方便与快捷给予了人们不一样的体验,但是也给一些未成年学生家长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成年人网购无可厚非,而学校周边的文具店、超市竟然把代购“商机”瞄准了正在处于学习阶段的未成年学生,昧着良心挣钱。
一些中小学生之所以会选择到学校附近商店代购,一种情况是:部分学生住校,而学校不让学生收包裹。
还有一种情况是,部分学生感觉家里管得严,不能随便网购,就偷偷到店里代购想要的商品,除了文具和学习用品外,还有一些与学习无关的用品,甚至是价格昂贵的电子产品。
当学生将这些通过代购获得衣物、化妆品、手机等带入学校,极大程度激起了学生们的攀比心,而手机多元化带给人视觉和心灵上的冲击更是让学生们一度沉迷,直接让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呈现直线下滑的趋势。
代购手机引祸端
在河南新乡一中南校区门口有一家文具店,打着方便学生需求的旗号经营起了代购业务。
然而就是这家文具店花费多块钱为学生代购的一部苹果7手机,却是给它招来了祸端。
15岁的小慧是新乡市一中的一名在读高一学生,可就在近日,小慧的爸爸王先生却是收到了老师的通知,告知小慧因将手机带入学校被开除了。
王先生顿时懵了,仔细想想家里从来没有给女儿小慧买过手机,那么她的手机从何而来?
经过一番询问,小慧将事情的原委告知了王先生。
手机是通过学校门口一家文具店代购买来的,带入学校后不慎被宿管发现了,这才被学校开除。
在众人的认知中,文具店不是只是出售学生用品吗?什么时候也为学生提供代购服务了?
据小慧称,她也是从同学那里得知的,学校好多学生都通过这家文具店代购。
代购的产品主要包括衣服和手机。
在代购时,除了要支付产品本身的价格,还要支付代购费用。
买衣服要支付一到三块不等,而手机要支付10块钱。
而小慧通过文具店代购的是一部苹果7手机,总共支付了元现金。
女儿被学校开除了,王先生一气之下将这家文具店曝光给了媒体。
当王先生在记者的陪同下来到这家文具店,对于为学生提供代购服务店员供认不讳,确有此事。
但是在代购手机的费用上店老板和小慧产生了冲突。
手机是块钱,我只收了她,我们是为她们免费服务,在代购之前她也亲口承认家里人知道。从头到尾,我一分钱都没多收,谁收谁全家都死了。
对于文具店老板口中免费服务,王先生却是不领情:我女儿要买手机,我会给她买,不会让你们帮她买。
店里的另一位员工对于王先生带着记者找上门来的做法表示出了不满:家长管不了孩子,孩子在我们这代购一个产品,最后家长来找我们事,我错了,以后不干了。
随后记者找到了新乡市市场监督局的工作人员,对文具店是否存在超范围经营进行了咨询。
工作人员表示:民法典有明确规定,未成年人在购买大件物品和贵重物品时,必须要有家长陪同才能购买,文具店为学生代购手机是不符合规定的。而文具店提供代购服务已经超出了经营范围,会对该文具店进行处罚。
本文小结
俗语有云“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小慧最初有私自买手机的想法本来就是错误的,学校门口的文具店超范围经营肯定也是不对的。
但是,家长试图用别人的错误来掩盖甚至逃避自身的错误,难道真的合适吗?
孩子犯错后,家长首先该做的难道不是在自己孩子身上寻找错误,并督促其及时改正吗?
孩子犯了错,一味进行迁就,将所有的错误都推卸到他人和外在因素上,这样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没有责任感。
这样真的合适吗?
真正的教育是言传身教,是激发孩子自我教育的教育。
对此,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