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3公里,长过新乡人的69年河南大百 [复制链接]

1#
颈部出现白癜风 https://news.39.net/bjzkhbzy/170912/5690620.html

这里有绝冠豫北的百年庙会;

有年轻朝气的青春脸庞;

有白天柴米油盐的生活;

有夜晚吃肉喝酒的烟火……

高村路,1.3公里的厚重与朝气、喧嚣与热闹,是无数新乡人过目不忘的驻足与怀念。

是不是猛地一说高村路,很多人会癔症一下:高村路在哪里?

其实高村路就是咱们新乡人最爱称呼的八一路。虽然在年的时候,八一路就已经更名为高村路,但还是禁不住大家对八一路这一爱称的根深蒂固。

1.3公里与69岁

高村路最开始的时候叫八一路,是在年开辟的一条重要干道。至今已经有69年的历史了。而在此之前,这里只是田间地头的一条无名土路。也只有三四米宽。

当时东高村、西高村、南高村的村民,主要种植粮食与蔬菜,而这条土路是三个村子的村民往返于田间与家、播种与丰收、汗水与收获的最好见证。

解放初期,开始修建高村路。但当时修的还是煤渣路。

到了七、八十年代,新乡城发展日新月异。作为临近老车站的高村路,这个时候也已经有不少附近的村民开始设摊位,售卖一些蔬菜水果、服装鞋帽、小吃零食类的生活用品。

加之当时众多工厂、企业或设址或迁址到这里。煤渣路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开始改造为沥青路面。全长1.3公里,宽度也拓宽到现在的26米。两侧遍植法国梧桐。并于年以村名命路名,由八一路更名为高村路。

久盛不衰的老君庵庙会

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五,是很多新乡人,尤其是小孩子们热切盼望的日子。位于高村路上的老君庵庙会,已有五百多年历史,是无数新乡人儿时最大的期盼。

在物质生活条件还比较紧张的年代里,只要过完年,孩子们便开始缠着大人一次一次的问距离庙会还有几天。真到了庙会前天的日子,阿爹阿娘便会像发压岁钱一样给一毛两毛钱的,孩子们会小心翼翼地把钱放在贴身的衣兜里。这一夜好像有点长,鸡叫好几遍,天仍没见亮。

眼巴巴的等到天刚泛鱼肚白,就早早地起床,匆忙扒拉几口饭,就喊上几位小伙伴一起上路了。

想当年的老君庵庙会,其实就像现在农村里的集市一样。村民们都还是过着带月荷锄归的生活。所以,当年揣着巨资的孩子们,在跑去庙会的路上,应该能闻到路边绿油油的麦苗散发出的清香。赶会的生意人,年轻点儿的会推着独轮车、背着口袋,年老的会在肩上搭一根扁担,两头的框里装着自己的货物。年轻的妈妈们怀抱孩子,姑娘们打扮得格外漂亮,老奶奶牵着孙子步履蹒跚。

孩子们则会一路上说着笑着闹着,一边盘算着兜里的钱怎么花。

距庙会越来越近了,小贩的叫卖声、猪马牛羊的叫声、杂技团的锣鼓声隐约传来。

图片来源网络

路两边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商品,大到车辆农具,小到针头线脑。吃的有糖人、丸子汤、油煎豆腐、水煎包等。

卖玩具的商贩为了吸引孩子们,不时吹响小喇叭、小泥人。当年的玩具不像现在大多都是装着电池的电子产品,而是匠人们悉心做出的手工品。有细竹杆做的小喇叭,黄泥制成的彩绘娃娃,用一根长竹杆木头硬纸做成老和尚打鼓。

图片来源网络

不知道在这个庙会上,有多少孩子平生第一次做主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玩具?又有多少孩子吃了第一顿不是家里饭的美食?

老人们讲,解放前,老君庵庙会又称高村庙会、“菜吊子会”。因为农历二、三月份正是蔬菜青黄不接的时候,每逢会期,辉县的干菜、青菜,都是庙会上的抢手货,多数家庭都要赶庙会买回一些能储存的菜。

庙会上的干菜供图:卫滨区史志办

太行山的山木棍在庙会上也很受欢迎,山木棍有胳膊粗细,很结实,能当锄把、铁锨把,还能搭建简易房;温县、孟县、武陟的柳圈椅、小马扎、小椅子,怀庆的中草药、文房四宝,陵川的“好麻”及麻绳等货物也备受青睐;长垣县的木梳、蓖子精巧实用,更受农家妇女的欢迎。

图片来源网络

庙会上,不仅农业生产工具应有尽有,而且骡马大会也具有相当的规模。所谓骡马大会,就是将东高村西头一大片空地作为畜牧交易场所,专门交易家畜家禽。交易时有懂行的经纪人从中撮合,促成交易。老百姓每年只要赶一个二月十五老君庵庙会,全年的农耕用具和生活用品基本上就能置办齐全。所以,几百年来,豫北地区的老百姓都把赶老君庵庙会当做一年一度的一件大事。

年解放后。我国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老君庵庙会的规模有所缩小,仅在东高村与中同街一段设会。

图片来源网络

改革开放后,国家实行市场经济,老君庵庙会逐渐受到了政府的重视,东南西三高村市场管理委员会每年都要举办物资交流大会。较之传统的老君庵庙会,现代的物资交流大会,货物更加齐全丰富,主要经营农副产品、农具、家具、服装、日用品等,西华大道桥头一带还有春季树苗交易场所。应广大群众与商家的要求,庙会时间由起初的2天延长到了15天。内蒙古、新疆地区的毛料、奶制品、皮革、水果,西藏的中药,广西的西药都汇集于此。

新乡人都知道老君庵庙会是伴随着老君庵的兴建而兴起的。老君庵庙现位于卫滨区东高村西、西高村东、南高村北,北靠卫河,西邻西孟姜女河。始建于明朝初,鼎盛于明、清两朝,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是为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老子而修建的。

老君庵庙宇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几经变迁。据说,最初搭建的老君庵十分简陋。清嘉庆十一年(公元年),官府出资,农民捐助,扩大了规模。

民国军阀混战时期以及年日寇占领新乡时,毁坏了庙内建筑,砍去了所有树木。解放后,老君庵庙改建为第七完全小学,年8月小学迁走。现存的老君庵庙遗址年被列为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在申请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庙会上东高村的高跷表演供图:卫滨区史志办

无论老君庙如何变迁,这庙会却久盛不衰。展现的正是一方百姓生命力的延续,也是新乡人自觉保护文化遗产的真实写照。

时光荏苒青春少年

不是亲眼所见,真的很难相信,在这条一公里多点的路上,居然有这么多学校。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初中高中,可以说高村路上的学校囊括了附近孩子们大学以前的所有求学生涯。

铭名育才幼儿园算是这条路上的一个新学校了。让住在高村路周边的孩子们可以轻松地步行到达幼儿园。上下学路上牵着爸妈的手,开心地聊聊天,就是孩子们最富足的童年。

而高村小学和铁西实验小学,则是记录孩子们读书时间最长的地方。

顾名思义,铁西实验小学(也叫新乡铁路第二小学)招收的主要是住在铁路西工房、东工房的职工子女。也是一所历史悠久的老学校了。

高村小学最早的时候,其实是位于老君庵里的第七完全小学。建于解放后的50年代初期。直到年才从老君庵里迁址到现在的位置,并更名为高村小学。是东高村、西高村、南高村的孩子们童年里最深的记忆。

而位于高村路中段路北七中胡同上的新乡市第七中学,则是这条路上众多学校里的最高学府了。建于年的七中,如今已有65年的历史了。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以来,为给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培养人才,经市教育局批准,自年起,七中开始面向全市招收普通高中俄语实验班,成为市属公办学校小语种教学的开创者。

走在校门口狭窄的胡同里,与迎面而来的青春少年擦肩而过,真的是百感交集。时光荏苒间,突然想起目前大火的一首歌:我已不是当初的那个少年。

一条街道半街美食

高村路东口的两家道口烧鸡店,让住在这里的人们,从小就有了吃上最正宗烧鸡的口福。

香味浓郁、酥香软烂的烧鸡,不需刀切,用手轻轻一抖,骨和肉自动分离。我们朴实的父辈们总是习惯地在吃烧鸡的时候,把鸡腿让给家里最疼爱的孩子。而这种默契的亲情就这样一辈一辈地传承了下来。

除了传统的道口烧鸡,在高村路上,还有桶子鸡、炒鸡、风干鸡、黄焖鸡等多种吃法。

说到串串店,新乡没有上千家也有上百家。然而高村路上的这家佰人旺串串香,开店以来,客人就络绎不绝。作为一家老店,菌汤鲜美红汤火辣,俘获了众多吃货的心。

如若华灯初上,高村路便成了人潮涌动的夜市。夜市摊位比邻相连。

街边小饭店的老板们,迎送交替,忙得不亦乐乎。梧桐树下的高村路,少有霓虹闪烁装潢奢华的酒肆饭庄,多为实惠排档。

凉粉、炸串、面筋、熟肉、小菜、臭豆腐、烧饼、炒酸奶、蛋糕、布袋馍、煎包……少说也得有近百种。络绎不绝的人群,在不同的吆喝声中挑选着自己最心仪的夜宵。仔细听,每个老板的吆喝声都土气得不得了,但听的人却是津津有味。

漂亮的女孩子们挽着男朋友品尝各色小吃,男人们则三五成群坐在简陋的桌边,吹着夜风,喝点小酒,这种享受,是任何五星级大酒店或者米其林餐厅都不能给予的。

路依旧景已新

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的人,大概都记得,高村路上曾经有众多响当当的企业,后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浪潮袭来,才开始慢慢退出历史舞台的。

比如原来位于高村路西段的新乡市清真牛羊禽批发部,建于年,初名新乡市牛羊肉加工厂,属市蛋禽水产公司,年的时候还建了一座吨的大冷库,是全市清真食品的骨干企业。

此外还有罐头厂、三机床、物资回收公司、五金交电仓库等。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单位分别变成了现在的名门丽景小区、景润苑小区、源湖园小区、新运超市、八一路市场等。

位于高村路上的新乡市社会福利院新乡市社会福利中心供图

除此之外,始建于年8月的新乡市社会福利院,也于年10月30日从高村路迁往新址——国家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

而今站在高村路的西口,往东一眼望去,满路的法国梧桐,在这个盛夏的日子,往上伸展的枝叶努力地在空中相连,偶有光线透过枝桠倾泄而下,让过往的行人都好似身披万丈光芒。用手机随意一拍,就是一部文艺大片。

从到,69岁的高村路其实已算高龄。

高到只有父辈才能向我们娓娓道来它的故事。

但是它又很年轻,年轻到每个新乡人的朝朝暮暮。

从田间阡陌到车水马龙,1.3公里的高村路其实很短。

短到十分钟的功夫就能走完它。

但是它又很长,长过了新乡人的一辈子。

因为它活在每一个经历过和正在经历它的新乡人的心里。

来自相约新乡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