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绿竹何猗猗,淇水净于练。
……
这些古诗词
定格了她曾经的容颜;
“昔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
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
“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
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
……
这些典籍则定格了
她曾经作为南北交通孔道的地理优势。
于是,在地理和人文的双重青睐之下,这个太行脚下、淇卫交汇的山水之城,西汉时便被设置为汲县,明洪武元年(年),更升格成为卫辉府,下辖汲县、胙城(今河南延津县胙城乡)、新乡、获嘉、淇县、辉县(今河南省辉县市)共6县,明中期时辖区扩大到11个县(汲县、胙城、新乡、获嘉、淇县、辉县、延津、浚县、滑县、封丘、考城),前后共历时余年,直到民国初年(年)改府为道为止,是当时大名鼎鼎“豫北三府”(卫辉府、漳德府、怀庆府)之一。
明清两代,由于其扼守南北冲要、卫河航运,特别是明代潞王受封于此,天津长芦盐入豫,豫省漕粮入京,均由卫辉府集散,让这里有了“南通十省,北拱神京”之美誉,更成就了知名的“卫辉八景”。
一山河表里话“八景”
“太行叠翠”“卫水拖篮”
“*岗牧唱”“募化渔歌”
“忠臣古冢”“君子芳村”
“秋涧书声”“香泉水响”
——《卫辉市志》
站在卫辉古城的望京楼上极目远眺,八百里太行横亘绵延直抵牧野,六百里卫水逶迤蜿蜒流向津门。
一山一水,一静一动,一南下一北上,这两种看似截然不同的奇特组合,穿越千年时空,却又并不冲突地融于一身,共同构建出卫辉得天独厚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底色。
于是便有了“太行叠翠”“卫水拖蓝”这两个“卫辉古八景”的领头雁。
今天,我们一起在其太行山水和城池中感受这座“明王府”的气质,品味她动人的古韵。
是指卫辉城西北的太行山余脉,逶迤境内数十里,重峰环抱,叠嶂列屏,碧岚翠黛,如绘如画。
“叠翠”是这一美景的主题。“太行叠翠”仿佛一幅巨画一样陡然迭起,雨过天晴时,登临望京楼或古城北的*土高岗上,可以直视太行山的正面,此时太行山层层叠叠的山峦由深变浅、由浓变淡,一下子被收入人们的视线。万山迭起,起伏绵延,波澜壮阔,青翠欲滴,一幅美图跃然纸上,这种大自然的杰作,让人心旷神怡,留恋忘返。这也许就是古人所说的“太行叠翠”吧。
是指依傍古城而过的卫河。历史上,卫河水常流不息,清澈见底,百舸竞渡,鱼虾翔集。两岸垂柳倒映,景色如画。尤其晨晖朝霞之下,水日交映,流水之纹状,犹如拖着一条蓝色织绵。
穿越时空,千年前的古卫河像一条长龙,从西南方向曲曲弯弯穿过卫辉这座古城,清凌凌的水拖着一条飘逸的蓝带,载着墨香醉倒了一代又一代文人骚客。在严光街北头的卫河畔,济渎庙依水而建,庙宇坐北朝南,庙内建筑古朴华丽,松柏参天,翠竹奇石,花香草芳,晨钟暮鼓,经声悠扬。高大的钟楼雕梁画栋、青砖绿瓦,钟楼墙外的卫河,由西南折向东北。当你站在钟楼上向南北方向远远望去,卫河就像一条青蓝色的纽带,系着仿佛绣球般的钟楼。卫河两岸的植被,朴实美丽的洗衣少妇,天真烂漫的戏水儿童,卫河里穿流不息的木船白帆,随着一年四季的天气变化,演绎着美不胜收的风景景观。
是指城北*土岗,相传武王克殷后,前来比干葬地祭拜;随后又登上附近的*土岗,与放牛的牧童一道欢唱,共庆升平之祥和。
城北*土岗曾经是一个高数丈的*土岗子,登临其上可以西眺太行,北拱朝歌,目视牧野大地,有傲视天下的雄伟与霸气。据说唐、宋时期曾在卫辉养马十万,因此卫辉留下了马市街、饮马庄、上马营、下马营、军营村、马堂村之说;*土岗的脚下就是连通南北的“通京大道”,周武王克商之后,卫地出现了一种歌舞升平的时代,高高的*土岗上牧童放牛,夕阳西下,霞辉漫天,牧童骑在牛背上披着朦胧的霞光余晖“晚归”打着口哨,唱着牧歌;老牛的稳重,牧童悠扬的牧笛,构成一种难得的美好。
是指城东15公里处庞寨乡纸坊村的募化潭。
其幽黑莫测,深不见底,常年不枯,潭内有鱼,数量颇丰,方圆居民凡向潭主募化者,无不乐与之,众多人家,赖以生存。作为古人眼里的一大美景,应该是当时募化潭水深鱼肥,渔民们在这里唱着渔歌打鱼;平静的潭水,蓝蓝的天空,翔鸟云集,三五泛舟,渔歌互答。收获的美感,迸发的笑声,还有那荡桨泛起的水花,构成了了一幅渔家乐的绝美图。
是指城北之比干庙。商朝末期,比干因纣王暴虐无道,谏而被纣王挖心。死后葬于卫辉,因墓而庙。比干庙是中国第一座墓、庙合一的建筑;比干墓是第一座有史记载的坟丘式墓葬,被称为“天下第一墓”;比干庙里有个石碑,是孔子用剑刻的碑,上书“殷比干莫”几个字,这是孔子留在世上的惟一真迹,被称为“天下第一碑”。比干不仅留下了这样一座庙宇,这里还成了“林”姓的“根”。
自西周武王封冢隆墓、魏孝文帝因墓建庙始,历朝历代的封建帝王、文官武将,还包括地方官吏前来拜谒,赋诗题词树立楷模,临之肃然起敬才是最大的美景。华夏忠谏文化也以此为精神座标,辐射千载,教化万方,巍然赫然。
是指卫辉城西北的君子村。
相传曾被孔子赞为“真君子”的卫国贤大夫蘧伯玉居住于此,故村名君子村。村头有蘧伯玉之茔墓,当地村民皆称之为君谷堆,墓前立有清康熙25年卫辉知府杨茂祖的碑刻,旁边有明代大学士朱国寿题写的诗文:“空蒙烟观里,残碣几千村,旧里饮君子,知非如古人”。
蘧伯玉,名瑗,字伯玉。“卫地多君子”,蘧伯玉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孔子称他为“君子”,《论语》上也有记载:“君子哉蘧伯玉。”蘧伯玉死后,人们为怀念其为人笃礼,就将他埋葬之地所在的村子称作君子芳村,后又简称为君子村。今天看来,这应该是后人对蘧伯玉人格的一种认可,一种敬仰与推崇,也取决于这里的地理环境和君子村人的崇尚贤德的价值信仰。所以,走进君子村,踩着脚下的路,未见其人,就已经能够闻到君子的芳香了,久而久之,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是指元朝翰林学士王秋涧的读书处,在今太公镇古子涧村。
古时候,“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历来被读书人当作人生的终极目标,而从这里传出的琅琅书声,无疑对家乡学子是一种莫大的激励和鞭策。
卫辉古子涧村,是元朝著名学者、诗人、*治家王恽幼年成长、读书之地。王恽(—),字仲谋,号秋涧。一生仕宦,刚直不阿,清贫守职,好学善文。是元世祖忽必烈、裕宗皇太子真金和成宗皇帝铁木真三代的谏臣。家乡人民也把他少年勤奋读书的古子涧誉为“秋涧书声”,被列为“汲县八景”之一。秋涧书声作为一大美景,是人们对王秋涧这个人的勤奋读书的褒扬,来到这个地方,或者说是提到了这个人,耳旁就会响起秋涧读书的声音。正是那种执着,那种勤奋,那种渴望,那种忘我自勉,鼓励和激发着一代代人奋发向上,为国奉献。
是指城西北17公里处的霖落山香泉寺。
作为豫北地区久负盛名的佛教胜地,有着“佛教小西天”的美誉。寺旁石隙中常有一股清泉流出,穿岩喷雾,飞溅崖壁,然后泻作瀑布,其声琮峥,被誉为“香泉水响”。
战国时期,传说此处为魏安厘王的离宫。香泉寺始建于北齐天保七年(公元年),当时,登封少林寺第二任主持稠禅师游历化缘到此,发现霖落山泉水甘甜清纯,他捧了一口,一股香气扑面而至,就高兴地说:“这里可以建寺院。”后来,寺院建成,并取名“香泉寺”。元代年间又临山崖建造,重修香泉寺。年,香泉寺毁于日本侵略者手中。
二奋进新时代成就“新十二景”
如今,古城的前尘旧事早已远去,在曾经无比荣耀的古八景旧址上,新时代的人们又开创出一个日新月异的新卫辉了。于是,便有了这印证卫辉人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奋斗轨迹;成就卫辉文化软实力城市新名片的“新十二景”。
是指南部新城区及大禹湖一带。一片片楼群鳞次栉比,一阵阵水声龙啸虎鸣,徜徉其间,心旷神怡,满目葱茏,宜居宜游,胜似蓬瀛,现代化城市气息扑面而来,豫北水城之清嘉由文化而厚重。
大禹湖位于卫辉南部新城区,是一处以“水生态”为核心,以“功能、文化、环境”为主题的大型水系景观,建设面积亩,其中水体面积亩,绿化景观面积亩。优美的自然环境与浓厚的历史文化融汇贯通,妙趣天成,再加上大型音乐激光喷泉银柱腾空,风情万种,犹如雨后彩虹横跨天际,五光十色,流光溢彩,更添水城之魅力。成为新乡人休闲游玩,一睹水城风采的首选去处。
是指以望京楼为中心的卫辉古城新貌。举目能见,历经四百年风雨沧桑的古楼如今被修葺一新,巍然屹立在古城中央。登楼远眺,太行之雄浑、卫水之缭绕尽收眼底。邻里之和睦、街衢之通达,物卓民丰,游客纷至,可发怀古之幽思,又可抒时代之豪情。
望京楼,又名崇本书楼,位于市区东北隅,为明代潞简王所建,是迄今为止,大明卫辉府所幸存下来的少数标志性古建筑之一。年,这座全国最大的石构无梁殿建筑,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望京楼开始实施抢险维修加固工程。修葺后的望京楼,增设了灯光夜景亮化,新辟为景观公园。古典之美与现代元素交映生辉,以端凝的面容和虬结的肌骨,向世人展示着当年的帝王之气。
是指傍晚时分的顺城关公园景色。顺城关原是一个紧傍古城墙被护城河环抱着的小渔村,年建为游园式公园。园内有亲水亭榭,游船码头,南北角楼等,九孔桥挺拔矗立,自成一景,游园内亭台交错,曲径通幽,每天到此晨练或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夕阳之余晖下,护城河闪着金波,拱桥曲廊流光溢彩,游人如织或闲庭信步或载歌载舞,华灯怒放势压繁星点燃不夜城,休闲文化之魅力,来则赏心悦目,去则*牵梦萦。
是指卫辉城北唐岗之吕祖阁。
吕祖阁,相传为吕洞宾修道脱凡之圣地,始建于晚唐,中兴于金元,明清两代均得以重修。现存建筑具有典型的清代早期设计风格,雕梁画栋,宏伟壮观。阁高15米,上悬“白云阁”,下镌“脱凡洞”,祥瑞普照,气度万千。近年来经过当地*府的维护完善,现已成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是指以小店河、罗圈、里峪、蜘蛛窑、定沟、柳树岭、寺东坡等为主的太行山区传统村落,其中尤以小店河为著。
小店河民居建筑群始建于清乾隆十三年(),迄今已有着年的沧桑历史。那些古朴的民居、百年的老树,都是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标本”。过去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如今,被宽敞的柏油马路、纷至的山外游客、稀罕的风味小吃、潺潺的林间流水掀起盖头露俏容,让人们不仅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更能留得住乡愁。
是指市区北部山区崇山峻岭之上的战国古长城遗址。
战国古长城遗址绵延百余里,仅卫辉境内就长达40公里,北接林州,过辉县南村,经卫辉东拴马、池山和太公镇、唐庄镇,直至新乡市凤泉区的分将池村,被当地百姓称之为“边岭”,据说比秦长城还早多年。废墟上尚存多处遗迹,有城堡、烽火台、哨所等,包括孟姜女哭长城时的泪滴石等。这里既有新修的云中公路方便抵达,还有矗立的风车、茂密的森林以及充满人间烟火味的农家房舍为游人助兴。尤其是夜登古长城,“边关”“冷月”之类的意境,不仅可以大发怀古之幽思,还能享受太行秋色的怡性陶情;置身其中,足以让人留连忘返。
是指城西唐庄镇西山一带的风光。
昔日被开采得满目疮痍的西山,现如今变成了一派绿意葱葱的森林公园,蔚为壮观,山下产业集聚区的道路四通八达,现代化的企业厂房林立。若是赶上了四月天,万亩桃园花盛开,如同红云降人间,到处是生机勃勃的盛世景观。
是指卫辉卫州广场一带风光。
此乃近年来卫辉城区新建的几处较大休闲游园之一。广场东边是东湖,烟波浩渺,亭榭曲径,可泛舟可垂钓,绕湖皆垂柳,四季花常开。西边以娱乐健身为主,活动器材男女老少皆宜,更有众多豫剧戏迷以弦会友,好戏连台。卫州烟柳正成为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共创美好生活的生动见证。
狮豹头水库俯瞰
是指太行山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塔岗、狮豹头、正面、香泉等中型水库及众多山间小型水利工程。那个时代的人们劈岩凿石,愚公移山,截流治沧,造就出一个个高峡平湖;这些水库仿佛散落人间的一块块翡翠,至今仍滋润着万亩良田,造福一方百姓。如今,这些地方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特别在夏季,成为当地乃至整个豫北地区人们消夏避暑的好去处。
是指绕城区而过的卫河、共产主义渠和孟姜女河沿岸风光。
古城缠玉带,时见白鹭飞,这无不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秋日之清晨,骑行或漫步在平坦的林荫大堤上,不知不觉便来到新建成的杜诗植物园了。两岸玉米吐红缨,棉花朵朵白,鲜花栽满坡,荷花含羞笑,回头再看三河,已是凯歌高奏,如沐春风;这正是水安则民安,水兴则城兴。
是指穿境而行的京港澳高速、济东高速、鹤辉高速、京广高铁以及建设中的郑济高铁。一座座高速和高铁飞跨卫辉,让这座古城区位优势愈加彰显。风驰电掣,一通百通。朝饮卫河水,暮食武昌鱼;刚离豫北月,又见齐鲁星;随着越来越现代化交通的到来,卫辉的经济发展必将插上腾飞的翅膀。
是指位于市区西北12公里处的姜太公故里。
据《水经注》载:“汲县城西北有石夹水飞湍峻急,人谓之磻溪,言太公常钓于此也。”至今,太公镇一带尚保留着许多姜太公的历史遗迹,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姜太公墓、太公祠、太公庙、太公吕望表等。每年的农历八月初三是姜太公诞辰日,届时许多海内外后裔组成的姜氏、尚氏、吕氏宗亲会,都会前往姜太公故里寻根祭祖,旅游观光,为当地和新乡带来蓬勃的文旅发展活力。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古八景定格了这座明王府的长河一瞬,
见证了她的沧海桑田;
新十二景则记录了她的追梦历程,
她的脚步铿锵。
历史的旧貌、古人的雅趣,
被当今的人们很好地珍藏、承继;
今天的这座城池,
则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豪迈的挥洒,
创写出新时代、新生活的崭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