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效果吴秀波:我一直是个混子,不知道怎么混到一线的
吴秀波(右)与汤唯(左)主演的《北京遇上西雅图》上映后反响很好,尤其是吴秀波饰演的落魄大叔很受女性观众称赞。吴秀波因在谍战剧《黎明之前》中的智勇双全的特工形象打响知名度。 而在《北京遇上西雅图》中,吴秀波以落魄大叔的形象在银幕上与汤唯谈情说爱。 有“哲学波”之称的吴秀波在片中遇到前妻再婚和争夺抚养权的生活波折,生活中的他表示会教孩子学会应对失去之道。 演艺科班出身,但在年轻岁月里却没有尝过呼前拥后的走红滋味;但是,却在过了偶像的年纪成为新的偶像。他靠谍战剧的智勇双全形象咸鱼翻生,但真正达到万人迷境界的却是新片《北京遇上西雅图》中落魄潦倒的中年大叔形象。他,就是吴秀波! 采访吴秀波,你能感受到这种具备谦和气质又有内敛锋芒的演员在当下并不多见。以吴秀波的条件和能力,到今时今日才走红,当然会有人感到惋惜,而走红之后也没见他有经营自己的野心,电视剧该接还是接,电影配角或是主角都演,他一脸诚恳地说:“拍电视剧,钱多。”电影产量也不高,甚至还闹出被韩国女演员嫌弃年纪大的传闻。但是即使这样又如何呢?何为重要?吴秀波喜欢举他在西雅图拍片时的例子,“大部分时间我都在海边发呆,原来一直以为生命中要节省时间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如约会,身边也有很多能在短时间内做很多事情的人,恨不得吃饭也要谈事,结果最后把吃饭这件事情给忘了。我到西雅图才发现,吃饭才是重要的事情,我喜欢美食。” 以吴秀波现在的情况,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但他这样说自己“小时候,我也想过未来可能成为军官、医生、工程师或者歌手,长大后我还有个梦想依旧没能实现,希望最终能实现,就是成为一个没有梦想、活在当下的人。确实,这是我很认真的真实想法。我觉得很多人都被自己的梦想给束缚了,从小的教育方式都是教我们要赢要获得更多,但却没有教我们对失去做好准备,因为人生免不了要不停地失去。” 好男人Frank生活中未必幸福 在《北京遇上西雅图》中,吴秀波饰演的Frank在国内是心脏病专家,为女儿放弃事业去美国当奶爸,为家庭可谓付出一切,即使前妻抛弃他,他仍然顾惜家庭完整和孩子感受去参加她的再婚婚礼,这种近乎无原则的“完美男人”,导演薛晓璐都说这样的男人在现实中不可能存在,吴秀波认为还是有,“我父亲就是这样的人”。 吴秀波透露有身边朋友看完这部电影,说经常有老婆叫老公跟Frank学学,“我的朋友里也有人物像Frank,他们工作不好,挣钱能力不太强,但他们生活也不是特别幸福。Frank如果出现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女性也不一定会认为他完美。现在的男人不仅有家庭,还要面对社会竞争,有巨大的生活压力,一旦这些人被社会淘汰,再失去了对家庭的作用,就会觉得自己是个无用的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那么幸运碰到文佳佳(汤唯饰演的角色)。人的欲望是看站在哪个立场去想,有钱时会想安稳,安稳时又想有钱,答案简单又复杂,不可能让所有人认同”。 接演《北京遇上西雅图》,吴秀波认为Frank这个角色让他有发挥空间,这个角色也可以说是他和导演一起创造出来的,吸引他的是“这个角色不管何时何地、即使在失去所有宝贵的东西时依旧有一种平实态度,这也是很多人所追求的状态。”而创作过程则不像说的那么简单,“这个角色挺麻烦,不能太鲜亮,要让人觉得他特别有本事,能应急,要招人喜欢还得浪漫,但这个男人不能在戏中展现太多这些特点。尤其是这部戏演的是‘一个女人眼中的男人’,观众在看不见汤唯的时候也看不见我,甚至在后期我成为了‘女人的想象’,未必是真实的。加上他又处于生活谷底,整个人生就处在一种让人感到无用的状态。我在角色中找到了一种感受:这不是一个拯救者站的立场,而是一个被拯救者的立场。” 但在创作过程中找到关键则是令人兴奋的,吴秀波说演绎Frank需要理解到一点,“我在提供帮助的同时能够让我觉得自己‘有用’,这是这个人和其他角色不同之处,所以我只能用一种姿态来表现他所有的感受——停顿的节奏,因为他在片中对白不多,语气也几乎没有变化,于是只能从他说话停顿的节奏中来体现,当他听到别人要求的话时,他会在反应后想到自己的经历,如老婆跟别人结婚和自己要失去孩子抚养权等等,这样他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体现出感到欣慰等心理状态。” 红大叔吴秀波 我才学会如何演戏 吴秀波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但不甘于铁路文工团话剧团的工作,干过很多工作,年轻的时候当过歌手,“在广州、深圳一带还驻场唱过歌,偶尔会跑到香港买一些演出服”;他也开过饭馆、酒吧,一度还做过刘蓓的助理,重新进入演艺圈纯粹是因为生活的压力,“演戏是个很奇怪的行业,拯救了像我这样无用的人,用信以为真的游戏态度和做梦的过程,完成了积累生活资源的可能。确实这个行业养活了我,有点像是风把我这滴水吹到了这个浪上,和我自己无关,要是哪天再把我吹下去,我就去过自己的平安日子。这个别人看不明白,但自己一定要清楚。我一直是个混子,不知道怎么混到一线的。” 从乏人问津到当红大叔,吴秀波自觉心态上没什么变化,“状态上稍微变了点儿,比过去‘懒’了些。其实,这跟红与不红没多大关系,也许是之前拍戏太多的缘故吧,现在将整个工作节奏稍微放慢了点儿。 ”现在电视和电影两边走,吴秀波并没有刻意地选择什么,而表演上拍得多了感觉自然也不一样,“拍电视剧的钱比较多,现在电视和电影剧本找我的比例都差不多。我不是一个特别好或者特别坏的人,在不用担忧生活的基础上,我还是希望通过创作多点喜欢的作品。我也是最近几年才开始懂得如何演戏,以前我演十个角色,十个角色都是演的我自己,表达我自己,如今我才懂得要学会尊重角色。尽量贴近角色,共成一体,作为一个演员想要比角色好看都是不对的,如果要演一个要饭的,那就得是要饭的形象。我在剧本中看到弗兰克这个角色的时候挺羞愧的,我真的不是那个人,他太好了。但我很得意,我作为一个职业演员,我演了那么多不同的角色。当然,我不是特别好的人,也不是特别坏的人,在解决了生存需求以后,我希望可以和更多喜欢看我片子的人进行不需要语言解释的交流,这是我特别渴望的。” 吴秀波曾说好的演员应该是演谁像谁的“千面人”,而不是数十年如一日的“活武松”,对他自己而言,通过表演去体验另外一种生活可能是最大的收获,“对演员而言,每拍一部戏都像是一场长距离的跨栏长跑,要把自己所有的表达和感受都投入到片中去。之前我拍完《赵氏孤儿》还想过拯救人类来着,但拍完这部戏想的却是退休。这部戏非常安静,我喜欢这个角色的心境,这可能也是这个角色给我带来的后遗症吧。”但在表演方法上去没有太多的技艺,投入的角色体验可能是最让人信服的方式,“其实,所有的情绪在任何一个人身上都共生共存,演员所要做的工作就是调整自己的情绪波普表。《北京遇上西雅图》算浪漫喜剧,我此前了解到这部电影的观影效果,有人笑的时候也有人在哭。我还有一部大悲剧《赵氏孤儿》在播,我之前也问了一些看过的观众,在哭的过程中也有人在笑。生活也是这样此起彼伏,角色给我当时的感受是什么我就尽量去表达什么,希望自己能够适应所有的表演方法。” 手记 哲学波 吴秀波的生活历练可能比一般的演员要多,毕竟他不是一路顺风走到现在这个位置的,但是他的基础和步伐都相当扎实。应付各种场面其实对吴秀波并不难,难的是主办方、媒体、都不会受冷待,又不会给人八面玲珑的感觉。而在采访时吴秀波时不时会冒出很多名言警句一般的金句,因此也被称为“哲学吴”或是“哲学波”。对此他的解释是自己没有刻意哲理,“只是人跟人交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时候很简单很老实地回答问题人家偏偏不信。比如你来问我喜欢拍电视剧还是电影,我说我喜欢电视剧,因为拍电视剧赚钱多。但别人不信啊。我只好继续说继续绕,绕到你忘记你的不信,绕到你相信为止。结果就变成了大家觉得我说话有哲理,其实真没有。”